您现在的位置:国谕永顺在线 正文

如何提高背街小巷的吸引力?如何解决无序设摊的难题?如何在热闹的市井气息与居住环境之间寻求平衡?……在超大城市的治理工作中,街面环境的改善与市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也常常成为民众反映问题的主要领域。

为了有效提升市容环境质量,上海市城管行政执法局与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共同梳理出了一份详尽的薄弱区域点位清单,共计100处,以及一份市民反复反映问题的点位清单,共有350处。各级城管执法部门严格按照清单内容,逐一进行整改和整治。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范围内共查处街面环境类违法案件达23698起。在严格执行法规的同时,城管执法队员还注重采取疏导与堵截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耐心进行普法教育。这样的城市管理既展现了执法的力度,又彰显了服务的温度,使得原本令人“堵心”的道路逐渐变成了市民们心中的“舒心路”。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小巷虽小,却是重要的市民生活空间和城市文化载体。针对乱堆物、乱停车、乱丢垃圾(含乱倒污水)的“三乱”难题,黄浦区巧妙借助“多格合一”模式,以全区30个综合网格工作站为基础,将背街小巷纳入网格管理,形成387条背街小巷名录,完善小巷内高发的八类乱象治理标准。同时,黄浦区还梳理了《背街小巷薄弱区域整治清单》,针对35条重点路段推进“一点一策”。

背街小巷专项提升“战役”,在各街道“打响”!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乐活淞园”综合网格联合城管执法中队、社区民警等力量,在第九人民医院周边、瞿溪路背街小巷等处,对沿街商铺飞线充电、音响外放噪声扰民等问题逐一排查。当发现部分商户从店内私拉电线为电动车充电后,执法人员立即制止,要求当场整改,并引导商户将车移至指定区域充电。在打浦桥街道,瑞金南路63弄因产权主体多元化导致管理权责不明晰,此前垃圾一直乱堆、非机动车也无序停放,综合网格划分了四块责任区,开展街面大扫除,同步规范停车管理、修复路面、优化垃圾站管理,让背街小巷焕然一新。

在区内,其他街道的城管执法中队也在积极探索创新,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例如,外滩街道在天津路开展试点工作,通过实施“未诉先谋,源流共治”的策略,成功解决了废品堆放的难题。淮海中路街道则按照“集中治乱、整体提升、全面优化”的三级分类体系,对顺昌路、东台路等小巷进行了彻底整治。豫园街道在四牌楼路创新性地引入“巷长制商户公约”,有效破解了跨区域治理的壁垒。小东门街道借助城运中心的力量,迅速处理了油车码头街的废弃垃圾和薛家浜路基坑隐患。五里桥街道则利用AI摄像头对瞿溪路的“三乱”问题进行治理,处理效率提升了300%。目前,全区背街小巷的实效达标率已提升至94.3%,问题发生总量减少了2.7%,实效需提升的路段数量也减少了12条(段)。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也为居民创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在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的“苏河国际”综合网格区域,即便在狭窄的街巷中,治理工作也在悄然推进。通过关注居民提及的“小问题”,我们能够观察到如何从单个事件的处置逐步扩展到一类问题的解决,整个过程流程明确。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