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谕永顺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闫家乡地处自然环境优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赋予了这片土地丰富的草山和草场资源。这些优质的自然馈赠,为红花牛的养殖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饲料来源,以及广阔的生长天地。经过多年的精挑细选和培育,“张家川红花牛”已发展成为当地独树一帜的肉牛品种。这种牛种体格强健,生长发育迅速,肌肉丰满,脂肪含量适中,且毛色多呈红白相间的独特图案,辨识度极高。 成年“张家川红花牛”的体重一般在321.1至500.1公斤之间,其适应性强,即便在粗放的管理条件下也能良好生长。由其产出的牛肉,肉质鲜嫩多汁,口感鲜美浓郁,营养价值丰富均衡,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

为了进一步促进红花牛产业的蓬勃发展,闫家乡政府积极推行肉牛产业提质增量策略。截至目前,该地区已成功创建了多个“张家川红花牛”规模化养殖示范场,显著提高了肉牛的规模养殖比率。此外,闫家乡还勇于创新,尝试实施“合作社 + 家庭农场 + 农户”的多元化养殖模式。通过打造示范村、示范社和示范户,推广“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实现了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为红花牛产业的持续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技术支持方面,闫家乡构建了“专家指导 + 技能培训 + 实践孵化”三位一体人才培育体系。邀请县畜牧中心专家定期开展专题授课,围绕科学饲养、精准管理、疫病防控、品种改良等关键技术,为养殖户提供系统培训。2024年,全乡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6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农户的养殖水平。此外,还建立了“技术人才包联帮扶”机制,由乡农业中心技术骨干和养殖能手组成服务队,定期上门为养殖户提供指导,确保先进技术和科学理念深入人心。

资金扶持也是闫家乡推动红花牛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2024年,全乡落实肉牛提质增量补助资金1920头192万元,有效激发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同时,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优惠信贷产品,为养殖户提供资金支持,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今年2月,闫家乡组织召开“张家川红花牛”养殖基地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全乡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负责人及农业中心干部、各村书记等8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谋划产业发展新蓝图。会议围绕“示范创建”与“人才培育”双核心,通过政策解读、技术培训、经验分享等环节,为全乡“张家川红花牛”品牌创建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人才保障。

为解决销售难题,闫家乡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借助电商平台、农产品展销会等,让张家川红花牛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宣传推广,提高“张家川红花牛”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闫家乡副乡长马宏在谈到闫家乡的产业发展时表示:“红花牛养殖产业已经成为我们闫家乡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这一产业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的收入增长和财富积累,更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展望2025年,我们将严格按照建设标准,积极宣传并充分利用好衔接资金产业奖补政策。通过直接补助、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我们将全力以赴打造张家川红花牛示范乡镇。具体目标是,建设一个拥有300头以上红花牛的示范村,培育4个拥有50头以上红花牛的示范合作社,以及6个拥有10头以上红花牛的示范户。这样不仅能够扩大闫家乡红花牛的饲养规模,还能改善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从而切实提升农户养牛的积极性,推动闫家乡红花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闫家乡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尤其在畜牧养殖领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特别是对于“张家川红花牛”这一品牌的精心打造,生动地展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闫家乡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积极推广科学养殖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红花牛的品质与产量,更通过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运作模式,有效激发了农户的参与热情。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还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发布时间:2025-04-02 07:12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