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谕永顺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支持计划”明确提出,我国将着力布局新兴学科专业,进一步扩大急需紧缺学科专业的布点范围,提高理工农医类学科专业在整体学科专业中的占比。同时,将持续实施去向落实率红黄牌提示制度,以督促各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此外,将分类发布高校学科专业支持发展清单,强化就业与招生、培养的联动机制,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不断优化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同时,鼓励高校完善转专业、辅修其他专业等规定,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此外,还将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最新消息,2024年,云南省内多所高等院校已着手开展新兴学科专业的规划与设置,旨在提高理工农医类学科专业的比重。

围绕云南省重点产业布局,云南民族大学停招了秘书学等3个文科专业,增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专业,新申报食品安全与检测等3个工科专业。计划2025-2027年逐年停招专业7个左右,增设4个左右理工科专业,预计到2027年年底,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计划数占比达到40%以上。

作为西部唯一的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在本科专业调整上力度颇大,新增了智慧林业、食用菌科学与工程等4个结合地方产业需求和学校学科特色的新兴专业;注重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将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融入教学过程。

“西南林业大学在学科调整中综合考量了多种因素。”在今年1月召开的云南省两会上,云南省政协委员、西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李永勤介绍,这些调整因素包括顺应生态环保与绿色产业发展,强化相关学科建设等。

“如何通过学科调整实现高校持续优化”成为今年云南省两会上众多政协委员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在此背景下,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以“市场导向”、“需求导向”和“雇主导向”为原则,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学科专业的调整力度和特色度。云南工商学院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性地建立了“访企问需教改”的模式,该模式通过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全面了解企业对于人才在技能、素质以及岗位需求方面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学院与企业携手合作,共同研讨并制定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从而使得学科调整更加精准、有效,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布时间:2025-03-03 12:05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