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永顺在线 正文

“无证、无规、无监管”的医美现象,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成为医疗美容行业难以根除的“痼疾”。

根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供的数据,2023年,该市消费者保护体系共接收与美容及医疗美容服务相关的投诉案件9773起,其中“轻医美”领域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现象尤为显著。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医学美容与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白海亚分析,医美行业纠纷频出的原因主要在于,部分机构证照不齐全,未取得医美经营许可或超范围经营;机构工作人员不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超范围执业或相应人员未经过正规学习及培训,操作不规范;医疗产品渠道不明,存在不合格的医疗设备、产品;医美效果难以评估,还有部分“黑医美”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夸大宣传美容效果,以致服务质量与“求美者”预期产生较大差距。此外,医美效果存在个体差异,“求美者”如果不考虑自身情况,强行追求某种样子,失败的风险较高。还有一些人会出现过敏反应,出现异物排斥、皮肤损伤、伤口感染裂开等后遗症。

白海亚说,近年来,医美整形低龄化、年轻化的趋势较为明显。有些青春期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期,过早整形会引起部分不可逆的损伤。“他们还未建立成熟的‘三观’,社会阅历不足,容易被一些虚假的医美宣传所诱导;他们不具备经济独立性,在选择医疗美容项目时,可能会更看重价格而非安全。因此,更容易成为‘三无’产品、器械以及‘黑医美’的受害者,亟待引起相关部门重视。”白海亚说。

白海亚提醒,“三无”产品往往含有一些不明成分,有的甚至添加了违禁药物,使用后可能会产生色沉,皮肤损伤等问题,严重的可能给“求美者”带来毁容甚至致命风险。

“‘医美’的本质是医疗,而不是美容。”白海亚介绍,按《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的定义,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医美’具有‘创伤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不能和化妆、美发、皮肤护理等生活美容项目等量齐观。”白海亚提示,“求美者”要冷静、清晰认识到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的区别,在对待医美整形手术方面,擦亮双眼,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有资质的医生,进行详细、充分的术前沟通。此外,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消费观,充分认识到医美还是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风险,要结合自身的需要,不盲目、不跟从,谨慎选择,理性消费。

白海亚说,医疗美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开展后,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要具备双资质,开展手术前审批备案,例如二级医疗机构只能开展三级以下(含三级)手术,少部分确实有能力完成的四级手术,需要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许可,低年资医生不能越级单独开展风险较高、难度系数较大的项目。“‘求美者’一定做足功课,审慎决策,降低风险。”

“多部委出台加强医疗美容管理相关规范,监管手段、管理方式都在及时跟进。”王宏斌建议,“求美者”要谨记“三看三保留”原则:

——看证照。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应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诊所备案凭证》《营业执照》,并悬挂在机构场所明显处。王宏斌说,这些证照有统一的格式,包括医疗机构名称、审批机关、核准诊疗科目等信息。

——看环境。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有固定的诊疗场所并对内部功能布局有相应的要求,医美诊所房屋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处置室等。

——在选择医疗美容服务时,务必关注医生资质。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其提供服务的医生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疗美容医生,他们需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并且注册为医疗美容主诊医师。王宏斌指出,为了确保安全和可靠,求美者可以通过访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网站来查询产品是否合法上市。此外,还可以通过扫描产品的防伪码来辨别产品的真伪,从而保障自己的权益。

他还提出,追求美丽的人士应当妥善保存病历资料、相关费用凭证或转账证明,以及微信对话记录或录音资料,以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