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永顺在线 正文

北京曲剧,作为北京地区独树一帜的地方剧种,自1952年由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为其定名以来,已经走过了70多个春秋。这一剧种的音乐创作基础源于单弦子曲,其唱腔独具魅力,而道白则以标准的普通话为基准,巧妙地融入了北京方言的特色,展现出浓厚的京味和京腔。 在一代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北京曲剧得到了蓬勃发展。以魏喜奎、孙砚琴等为代表的第一代艺术家,以及甄莹、许娣、张绍荣等第二代艺术工作者,他们共同创作并演绎了《罗汉钱》、《妇女代表张桂荣》、《茶馆》、《四世同堂》、《龙须沟》、《正红旗下》、《烟壶》等众多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剧目。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北京曲剧的剧目库,更使得其唱腔和表演风格逐渐鲜明,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深厚喜爱。 今年,北京曲剧团再度推陈出新,创作并首演了历史题材大戏《文天祥与忽必烈》,该剧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表演,再次引发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为北京曲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天祥与忽必烈》的剧情围绕文天祥与忽必烈两个历史人物,峰回路转、层层递进,巧妙架构矛盾冲突,脉络清晰、新意迭出。全剧没有直接描写战争,没有渲染刀光剑影、烽火漫天的杀戮战场,而是以社稷之殒、山河之殇、首邱之憾、大都之辱、囚车之誓、中华之魂等六个桥段,尽情诠释了文天祥心怀故国、誓死不屈的铮铮铁骨、凛然正气,同时也展现出忽必烈志向高远、爱才惜才的宽阔胸怀。剧中这六个桥段,或通过文天祥内心痛苦的思想斗争、或通过忽必烈与文天祥斗智斗勇的矛盾纠葛,在波澜起伏的情节推进中,形成戏剧悬念,结构疏密得当、环环相扣,在平实中蕴含着浓烈的真情,于细节中彰显出人物特点。

《文天祥与忽必烈》的音乐和唱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70余年的创作、发展过程中,北京曲剧的音乐、唱腔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曲牌体系。该剧在音乐和唱腔的创作上,根据人物内心情感和所处情境的不同,为不同人物精心安排了多个曲牌,十分丰富,令喜欢北京曲剧的观众一饱耳福。该剧的作曲戴颐生、音乐制作马洪波和配器顾静媛,在继承传统的基调上,为丰富该剧的音乐元素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创新,极大提升了音乐的表现力。比如,剧中为忽必烈这一人物选择了北京曲剧中说唱相间的曲牌,并在唱腔中融入了蒙古长调的基本旋律;在文天祥的唱腔中,则融入了来自人物家乡的江西民歌元素,这些都为映衬表现人物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在《文天祥与忽必烈》中,主创团队还设计了对唱、合唱等不同的形式,多个精彩的唱段萦绕在观众耳畔,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在人物塑造上,《文天祥与忽必烈》不仅将主要人物文天祥与忽必烈的性格特点和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情感挖掘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真实可信,也对谢太后、小皇帝等人物,以寥寥几笔勾勒传神,使其鲜活灵动,令人唏嘘动容。

在该剧首场演出中,文天祥的饰演者胡优以俊朗帅气的扮相、明净洪亮的嗓音、韵味十足的唱念和细腻沉稳的表演,博得一片喝彩。他饰演的文天祥血肉丰满,不浮于表象,情感真挚、层次鲜明。他将文天祥对前辈先贤的敬、对国家的忠、对父母的孝、对妻儿的爱和对元朝君臣的不卑不亢、淡定自若以及宁死不屈的傲骨,拿捏展示得恰到好处。胡优的唱功扎实、韵味醇厚,且高低自如、音域宽广,不仅唱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还让观众充分领略到北京曲剧男声唱腔的艺术魅力。演出中,多个核心唱段如“入赣江”“罄竹难书”“正气歌”,都令现场观众掌声不断、喝彩声连连。

李相岿饰演的忽必烈,豪迈刚毅、气度不凡,尽显人物的英气、谋略与胸襟。他在塑造这个人物时,没有把人物脸谱化,而是从细节出发,对表演分寸把握得当,在台上的状态收放自如。他的声音高亢洪亮,具有穿透力,十分贴合人物性格和形象。

此外,由陈虹菁扮演的文夫人、李亚桥出演的文七妹、宿晓默塑造的谢道清等角色,尽管戏份有限,却凭借各自符合角色特质的造型与举止、悦耳的唱腔与念白,以及充满情感的演绎,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充满魅力,给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文天祥与忽必烈》这部戏曲作品,巧妙地运用戏曲艺术的创作手法,生动地还原了那段充满慷慨悲歌、壮志成仁的历史场景,深刻地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价值与深邃内涵。一部成功的剧作,离不开反复的舞台实践与精心的打磨。该剧亦在细节处理与艺术表现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力求在艺术上不断磨砺,以期成为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流传久远、广受赞誉的新时代精品力作。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