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谕永顺在线 正文

在蛇年大年初二的午后,随着夜幕的渐渐降临,安徽省宿松县佐坝乡汪昌咀村王咀村民组的气氛愈发热烈。鞭炮声和锣鼓声此起彼伏,为这个宁静的乡村带来了节日的喧嚣。此时,一条神采奕奕、威风凛凛的红色“巨龙”从小河对岸的熊大屋村民组缓缓游来,它的到来让整个村庄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息。 舞龙队的小伙子们身着色彩鲜艳的服装,精神焕发,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他们手中操控的龙灯,形态各异,琳琅满目,为这条巨龙增添了更多的灵动与生机。在王咀村民组长热情洋溢的带领下,舞龙队开始了他们的拜年之旅,他们依次走访每家每户,为村民们送上最诚挚的节日祝福。

当“巨龙”蜿蜒至每一户人家门口时,户主们纷纷点燃鞭炮,以热烈的欢呼声迎接这一吉祥之兆。家门打开,金色的龙灯昂首挺进,屋内顿时弥漫着喜庆的气氛。此时,“掌彩人”开始高声吟唱寓意吉祥的彩词,其内容充满美好祝愿,如:“一条黄龙从天庭降临,悠然游走于家户之间。吾乃黄龙之后裔,愿你家荣华富贵,春意盎然,万年长盛。”彩词吟唱完毕,神龙便在堂屋中缓缓游动一圈,象征着辞旧迎新,祈求福祉和祥瑞。随着送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神龙昂首阔步,离开了这户人家。 一时间,整个村子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这才是过年的样子”

“几十年没见过龙灯了,这才是过年的样子,熊大屋舞龙队搞得不错!”王咀村民组71岁的村民虞应良见状感慨不已。的确,熊大屋舞龙队的到来,让村民们感受到了久违的年味,给这个宁静的村庄带来了久违的热闹与欢乐。

挨家挨户拜完年,已是晚上7点多,到了舞龙队表演的时候。村民组的广场前,早已围满了人,有本村的,也有从外村闻讯赶来的。很多人只在电视或手机上看到过舞龙,对真实的舞龙还是感到稀奇。汪昌咀村村委委员王交华先说了几句,表达了对熊大屋舞龙队的欢迎,然后舞龙表演正式开始。

随着激烈紧促的鞭炮声和锣鼓声,小伙子们精神抖擞,他们手中的彩龙翻腾跳跃,时而盘旋、时而腾飞,展现出各种优美的姿态,引来了村民们阵阵叫好声。

舞龙队的表演不仅有传统的舞龙技巧,还融入了现代元素。他们在表演中加入了音乐、灯光等效果,让舞龙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表演持续了大约半个小时,“神龙”又踏上前往其他村民组的旅程,围观的人群才恋恋不舍地慢慢散去。

舞龙灯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华传统文化活动,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和祭祀仪式,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村民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有所降低。尤其年轻一代受现代娱乐方式的影响,对舞龙等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不足,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舞龙逐渐在村民们的春节中消失了。

打工归来放下行囊就去舞龙灯

说起“熊大屋舞龙队”,要从2024年的春节前夕开始。当时,熊大屋几位在外工作的青年聚在一起,讨论着如何让家乡的春节更有年味,大家都觉得农村没有什么娱乐场所,每年春节回家只是吃饭喝酒,要不就是约在一起打麻将、打扑克,一年比一年没意思。

40年前,也就是1984年,他们的父辈曾成立过舞龙队。回忆起40年前村里热闹的舞龙场景,大家都无比怀念。“那时候家里虽然穷一点,但过年特别热闹,我们父辈舞龙,家家户户都出来看舞龙表演,大家都很开心。”在上海工作的熊松宏回忆起童年看舞龙表演的情景。

40年转瞬即逝,当年的孩童,如今都是不惑、知天命的年龄。闲聊中,熊松宏提议重组舞龙队,重现当年的春节盛况,找回消失的年味。本来只是随口说说,没想到这一提议得到了伙伴们的一致响应。

说干就干,大家迅速行动起来,忙得不亦乐乎。那段时间,熊松宏和同村的熊松节、熊新国、熊新平、熊丙红、范水池等伙伴,几乎每天晚上都召开视频会议,约定人员班子、采购、分工等琐碎事项。

起初,他们通过网络购买了一套龙灯,然而在收到货物后,却发现这“龙”过于庞大,根本无法舞动。经过一番周折,他们多方咨询,最终决定驱车前往与宿松县毗邻的望江县,在那里他们成功购得了一款尺寸适宜的“龙”以及配套的龙灯。随着越来越多的同伴陆续回家过年,舞龙队逐渐壮大起来。许多新成员刚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地加入了队伍。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刻苦练习舞龙技巧,精心制作道具,并细致地策划表演内容,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庆典做准备。

尽管筹备时间紧迫,但全体成员都斗志昂扬,充满活力。正式的训练安排在腊月二十三,随着春节的临近,我们全体人员都自觉地加班加点,努力地投入到训练中。无论是中午、下午,还是夜晚,我们都坚持在练习,无论是唱彩、打锣鼓等各项技能,我们都全力以赴。终于,在除夕的夜晚,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正式拉开了演出的序幕。提及那段紧张而充实的训练时光,熊松宏至今仍觉得那段经历充满了乐趣和回味。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