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谕永顺在线 正文

优秀的文化产品对青少年成长具有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为此,全国青联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提案,建议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该提案旨在通过整合新闻宣传、网络舆论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实现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不断提升优质宣传思想文化产品的供给水平,为青少年提供更加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

为了让更多青少年深入体验红旗渠的故事,领略红旗渠的精神内涵,共青团河南省委员会携手中国青年报社创新运用数字技术,开启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模式探索。双方共同打造的“红旗渠精神”线上思政教育平台,已于2024年5月正式开通。

项目负责人介绍,“红旗渠精神”云上思政平台通过人工智能(AI)、数字人与元宇宙等新技术,在“红旗渠精神”云展厅中将红旗渠修建过程建模。“青少年可以选择想要参观的展厅和路线,在云上聆听AI数字人‘青雨’讲解。‘青雨’还可以通过语音聊天、智能问答在展览中答疑解惑,让青少年沉浸式感受‘红旗渠精神’穿越时空的不朽魅力。”

近年来,诸多高校也开始尝试“AI+思政课”的创新教学模式。AI思政课在学生中赢得好口碑,成为许多学校的热门课、抢手课。

在北京理工大学虚拟仿真思政课的课堂上,学生们“搭上”了数字技术的时光机。他们不仅跟随红军战士的脚步重走了一回红军长征路,还借助学校自主研发的智慧思政大语言模型,与历史人物数字人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

“我仿佛亲历了历史,更加理解了信仰的力量”“很有代入感,思政课不再是冷冰冰的书本形式,在互动中我像是亲眼看到了革命前辈面对困难不低头,坚守民族大义的鲜活形象”……

北京理工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吴倩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思政”的研究。在她看来,“人工智能应用于思政教育是必然趋势”。

“AI发展迅速,学生在广泛地接触它,思政课程的反应不能滞后。”吴倩告诉记者,她在上课时也常会让学生用大模型探讨,“大家对AI式、探究式、群智互促的课堂形式非常感兴趣,会更主动地学习”。

全国青联提案建议,“不断丰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载体,提高思想引领的针对性、精准性、实效性。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风险评估和实时监测模型,防范和化解青年领域意识形态风险。”

吴倩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到,众多大型模型在涉及思政问题时往往选择沉默,甚至部分模型的回应可能对学生价值观产生误导。

在探讨某一话题时,由于不同的大型模型受到各自独特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影响,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论。若我们过度依赖外来的大型模型,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过程。吴倩指出,为了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层次思考能力,我们亟需更多具备马克思主义者思维模式的大模型来引导。这不仅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大挑战,更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