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谕永顺在线 正文

从刻龟壳到激光照排,从纸质印刷到电子屏,书写与传播的媒介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背后始终站着一个“人”。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渗入,文学的主体发生了动摇,AI的崛起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文学的本质与创作的意义。

文学本质与作者中心主义的动摇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光芒指出,“文学本质主义”建立在文学必须有“人类”的想象力和情感基础之上;“作者中心主义”建立在文学的写作是和作者作为一个“人”的存在相对应的。AI对文学的进击,让我们不得不重新理解这两个概念。AI的文本生成能力虽然强大,但它缺乏人类的情感和思想深度,这使得文学的主体性面临挑战。

AI作为辅助工具进入文学现场

2月5日,阅文集团宣布旗下作家辅助创作产品——“作家助手”已经集成独立部署的DeepSeek-R1大模型,以增强“作家助手”的问答推理能力和描写润色效果。2月14日,《十月》杂志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县@智’在出发:2025·DS文学青年返乡叙事”征文大赛,希望通过AI助力拓展表达空间。人工智能作为辅助角色,正逐渐进入文学创作现场。

人类创作的独特性

尽管AI在文学创作中展现出强大的能力,但许多文学圈人士注意到了AI无法到达或还没有到达之处,那就是“人”的所在。诗人刘康认为,一个真正的作家不会用AI去写作,因为AI会破坏对诗歌的感知和气息,对个人写作极为不利。诗人笨水在《AI来袭,人类写作如何保持有效性》一文中写道,与AI写作相比,人类的写作属于“野生写作”,处处透着“人味”。他呼吁诗人、作家在智能社会中,凭着人类独有的感官系统,抱着重新认识世界的心态,去细察、感受万物,重建万物之间的文化联系。

回归“人”与“诚”的文学

在采访的最后,青年诗人邹黎明表示:“AI创作将可能推动文学回归到‘人’,回归到‘诚’。从语言技艺回归到生命技艺。”AI的崛起不仅挑战了传统的文学创作模式,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文学的本质。文学不仅仅是语言的技艺,更是生命的技艺,是人类情感、思想和文化的表达。

未来展望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学创作将迎来新的变革。AI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帮助作家激发灵感、优化语言,但文学的核心仍然是“人”的情感和思想。未来,如何在AI与人类创作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文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重新认识世界、回归生命技艺,人类创作将继续保持其独特性和有效性,为文学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