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谕永顺在线 正文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璀璨瑰宝,汇聚了自周秦、汉唐、宋元等历史时期以来的诗词、歌舞、音乐、传说以及历史故事,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情感道德、价值理想等深层文化内涵。在戏曲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每当电影、电视、短视频等新兴视听媒介形式兴起,中国戏曲总能积极地进行嫁接与融合,探索跨媒介叙事的新路径。尤其在从舞台走向大众传媒的过程中,戏曲综艺凭借其在电视、网络等不同媒介平台上的广泛延展性、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强大的传播影响力,已经成为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戏曲的活力源自于观众的喜爱。为了确保这一传统艺术得以世代延续,我们不仅需要培养新一代的戏曲人才,更要吸引年轻一代观众对戏曲产生兴趣。正如清代戏剧大师李渔所言,“传奇之所以动人,在于其情感真挚,同时也应与时俱进”,戏曲艺术本身便蕴含着不断引导公众审美潮流的创新精神。

剧场内,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年长演不衰,越剧《新龙门客栈》以青春化立意和审美风格火遍网络。剧场外,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成功“破圈”,上映二十天打破戏曲电影票房纪录;戏曲综艺栏目《梨园春》数次改版,三十年熠熠生辉。这些作品的成功经验,都在于主动与年轻受众建立连接——由青年演员演绎青年人喜欢的戏曲故事,以契合青年一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

而作为当下主流的文化消费方式之一,视听影像占据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大部分的休闲时间。戏曲与影视“联姻”催生出的戏曲综艺这一艺术表达形式,就是要在视听影像主导的媒介环境中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戏曲艺术覆盖更广泛的受众。近年来,古老的戏曲利用综艺的表现形式,衍生出戏曲歌舞、戏曲小品、戏曲真人秀等多种内容。从戏曲舞台的录播与欣赏到戏曲元素与其他视听语言融合再造,从整体性的艺术展演到散点式的信息串联,综艺对戏曲内容的呈现手段日渐灵活,也更符合年轻受众的接受习惯。

戏曲综艺节目主要面向的是那些对戏曲艺术不太熟悉的观众,他们眼中的“戏曲”已不再仅仅是艺术本身,而是一种融合了视听元素的创作形式。因此,这类节目主要通过展示戏曲的身段动作、曲调声乐以及化妆服饰等,来传达戏曲艺术的精神内涵,使其在传媒艺术的逻辑框架内达到自我协调。近年来,戏曲综艺节目的创作模式多以竞赛和展演为主,强调“跨界”和“专业”两大元素。 “跨界”体现在表演者和艺术形式的融合上,例如《非常有戏》、《叮咯咙咚呛》、《拿手好戏》等节目,邀请影视界的知名人士跨界学习戏曲、创演戏曲,展现出戏曲与影视艺术的交融之美。而《中国戏歌》、《国风超有戏》等节目则将戏曲的音乐元素与摇滚、说唱等流行音乐形式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音乐表演风格。 “专业”则体现在对匠心精神的追求上,节目组邀请专业的戏曲演员,演绎各家剧种经典剧目的经典片段,如《伶人王中王》、《戏宇宙》、《戏码头》等节目,力图展现戏曲艺术的精华。无论采用何种模式,戏曲综艺节目的目的都是将艺术精粹、戏曲知识以及戏人故事打包呈现给观众,以此达到普及戏曲、吸引观众关注的目的。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