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谕永顺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一部电视剧能得到观众这样的肯定,创作者在梦里都会笑醒吧?观众嘉评的是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北上》,在豆瓣上,超过11万网友给出评分,超过6.7万网友写了短评,可剧集的综合评分却有点尴尬,仅7.1分。

因为也有一些网友留下了苛评,如“把茅盾文学奖作品改编成了外卖小哥和快递姐姐的爱情故事”“拍得也不差,就是让人没兴趣看”“总觉得太流水账了,不吸引人”……作品评价有分歧,本属常态,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网友对《北上》的评价走向了“阵营化”:认可它的,会给4星、5星;不认可它的,甚至打出1星。

这一现象呈现出当下严肃文学改编的普遍困境——难以通俗化。如何突破这个困境,或许是一个比“《北上》究竟拍得怎么样”重要得多的议题。

部分观众不接受电视剧《北上》,是因为它与原著相差太大。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北上》以结构精巧著称,将相隔百年的两条线索串联起来。

第一条线索包含了两个故事:一是意大利人小波罗(保罗·迪马克)来华寻找弟弟费德尔·迪马克,费德尔是一名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士兵。小波罗沿着大运河而行,看到了苦难、纷繁、坚忍的众生,也饱览了美丽的运河风光。另一个是费德尔爱上了天津姑娘秦如玉,却给她一家带来了灭顶之灾,费德尔决定逃离军队,并改了中文名字叫马福德,隐居在运河流域的乡村,与秦如玉幸福地生活了多年,最终死在侵华日军的屠刀下。

第二条线索则包含了六个故事:分别讲述了五个家族的兴衰,其中也有马福德的孙女马思意的故事。因户口登记错误,她的名字一直是马思艺,但她去世前,坚决要求改回来,以呈现她与故乡意大利之间的联系。还有一个故事是小说的大结局,五个家族的后人共读费德尔写给小波罗的家书,从中参透了运河、家族和自我的命运。

两条线索的最大共同点是都处在历史转折期。小波罗理解不了,运河上那些苦难的人,为什么要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他们的精神支柱是什么?他们对未来还有期待吗?相似的问题,在百年后遭遇市场化冲击的五个家族中,再次被提出:祖祖辈辈信奉的很多东西都坍塌了,我该何去何从?吊诡的是,这些后人并不知道这些问题曾在百年前被提起,甚至说不清他们究竟想要找回什么。

短短百年间,后人已不知前辈的样貌,二者仿佛被锁在不同的历史空间中,这不仅是运河文化的写照,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写照。传统文化就是儒家吗?就是老建筑吗?就是非遗吗?就是“先前阔”吗?当我们说起回家时,其实对家在哪里、家是什么,并无共识。小说《北上》中的那些人物深陷在同样的茫然中。于是,他们用探寻家族史的方式重建过去,发现善意、温存、正直、自强、爱与担当都已融入到运河的精神中,而苦难与时光又赋予运河以坚韧包容,并让“活下去”成为运河精神最坚实的内核。

正是运河精神,让马福德找到了心灵家园,使他自愿成为中国人,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也正是运河精神,昔日劳工才把握了自己的命运,他们的后代在时代大潮的冲刷下才能脱胎换骨。

发布时间:2025-05-01 08:23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