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谕永顺在线 正文

最近,北方昆曲剧院倾力制作的《游园·惊梦》大剧场版于国家大剧院戏剧厅成功举办了两场演出。首场演出之夜,剧院内座无虚席,观众们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演出中。当演出落幕时,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场面热烈非凡。

这部倾注两年心血的精心杰作,以汤显祖的《牡丹亭》为创作基石,巧妙地结合了宫廷艺术美学与现代社会舞台表现手法,将昆曲的传统韵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巅峰。

2024年12月,该剧古戏楼版在拥有三百余年历史的正乙祠戏楼首演,便引发轰动。双层古戏楼的雕梁画栋与剧中复刻自故宫的服饰道具交相辉映,观众感叹:“舞台仿佛仙境,一颦一笑皆是诗画。”“重工满绣的戏服、如梦如幻的灯光,让人恍若穿越回明清宫廷,体验了一场皇家贵族的美学仪式。”更有戏迷盛赞:“这是昆曲与古建筑灵魂的共振,是传统艺术在当代最美的重生。”

相较于古戏楼版的古典幽微深邃,国家大剧院版以更宏大的舞台呈现“宫廷美学”的气韵。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生死之恋,在更开阔的舞台上被赋予史诗般的浪漫张力。

《游园·惊梦》以“梦境”为叙事主线,串联起“寻梦”“离魂”“冥判”“幽媾”等经典篇章,通过多维舞台调度,将人间、地府与幻境交织于一方戏台。

总导演张鹏表示:“我们以‘传统为骨、创新为魂’,在保留昆曲‘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精髓的同时,用现代灯光、布景、服装、道具等,赋予其更丰沛的情感张力。”

这部戏的服装设计由故宫博物院专家张锐操刀,复刻宫廷纹样,以真丝面料纯手工刺绣。比如杜丽娘的戏服纹样复刻故宫藏明清服饰的缠枝莲、折枝花,衣摆绣金线云纹,行走时流光溢彩,暗合“游园”的灵动。花神手持的“宝石花”法器,以非遗宫廷工艺制作,玉石镶嵌的枝干与绢花结合,在十二花神舞段时,呈现出“堆花”仪典的磅礴之美。

舞美设计师刘科栋以“极简写意”重构古典园林,用三面可移动的“月亮门”景片和七层纱幕,打造出流动的多维舞台。“月亮门”通过升降与横向位移,从杜丽娘的闺房到柳梦梅的书房,仅凭几何线条便勾勒出园林的婉转曲径,呼应昆曲“移步换景”的传统美学。

灯光设计任冬生以光影编织梦境,让舞台成为流动的古典画卷,打造出如梦似幻的美学空间,任冬生说:“我们灯光的每一次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烘托剧情和角色的情感。”

观众林静表示,在看戏的过程中,总是对舞台和灯光的变换充满期待,而其间每一次变化都是一次惊喜,一次震撼。

音乐总监周友良将传统昆腔与现代配器巧妙融合,丝竹管弦中暗藏情感涌动;杜丽娘饰演者、一级演员邵天帅以婉转水磨调吟唱少女情思,柳梦梅扮演者王琛的唱腔清朗如月,演员的深厚功底与精湛演绎,让经典剧目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邵天帅在顺利完成演出后说:“有机会呈现如此精彩的作品,这是身为表演者的幸运,所有创作者一起,完成了一次对传统经典的致敬,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演绎!”

该剧集结戏曲界“顶配”阵容:艺术指导汪世瑜、剧本指导郭启宏、学术顾问王馗等名家坐镇,确保传统底蕴;导演张鹏、编剧王一舸等创作者则以先锋视角重构经典。

张鹏表示:“我们并非简单复刻《牡丹亭》,而是借杜丽娘‘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至情哲思,叩问当代人对自由与爱的理解。”

众多观众在观赏完这部戏剧后,纷纷在网络上热议:“整部戏简直如同我国名画《千里江山图》一般,每一幕画面都如同一幅精美的画作,展现着极致的中国美学,古典韵味与现代风格的浪漫碰撞!”“没想到戏曲可以如此唯美动人,现代的灯光、舞美和音乐巧妙地与经典昆曲相结合,产生了令人惊叹的化学反应。我们当代人应当拥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这部戏正是如此,值得多看、多喜爱!”

众多年轻观众对于昆曲还是头一回欣赏,其中一位00后的观众谌思岩在观看了演出后感慨道:“昆曲的初次感受非常愉快,它就如同电影《哪吒》一样,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诠释下,总能带给我们无穷的新鲜感!”

北方昆曲剧院的负责人杨凤一指出:“《游园·惊梦》这部作品代表了我们的全新探索,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的转化与发展。我们持续深入挖掘,力求推出更多契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杰出剧目。”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