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谕永顺在线 正文

近日,我国成功钻探出亚洲首个超万米的科学勘探井——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深地塔科1井,该井的钻探深度达到了10910米,荣膺亚洲最深、世界第二深的垂直钻井,同时刷新了全球陆上钻井深度突破万米的“最快”纪录,以及亚洲陆上钻井取芯深度的“最深”纪录。

总书记强调,我们有必要解决好“开拓地球深层领域”这一关键战略科技问题。

地面上,一座红白双色、约二十多层楼高的钻井平台巍然耸立;而在地下,由1130多根钻杆串联而成的“珠峰”钻探结构,穿透了12层地层,成功开拓了一条深入地球深部的万米通道。

近600个日夜,深地塔科1井的钻探,与5亿多年前的岩石相遇,全球首次在陆地万米深层发现油气显示,这在深地科学研究和超深层油气勘探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深度”再刷新的背后,有哪些故事?记者进行了采访。

“在超深层寻找油气,好比站在珠穆朗玛峰顶,要看清雅鲁藏布江上的游船”

“在超深层寻找油气,好比站在珠穆朗玛峰顶,要看清雅鲁藏布江上的游船。”油气行业常说这么一句话。

一深带万难。地球半径约为6371千米,人类目前入地最大深度为12.262千米。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鸡蛋,那么目前的探测还只停留在鸡蛋壳层面。

一难,在于地层岩性变化复杂。

深地塔科1井钻穿12套不同岩性、不同压力系统的岩层,地质构造复杂多变,极易发生井眼垮塌、卡钻、恶性井漏等事故。“岩层软硬交错,刚钻透硬如金刚石的硅质岩,下一米就可能遇到柔似橡皮糖的膏岩层,钻头切削齿特别容易损伤。”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工委书记王清华介绍。

每一次地层岩性变化,都要更换与之相适应的钻头,调整钻井液的各项配比。靠近地表的中浅层,一颗钻头日进尺最高能达600米;而在万米以深,钻头平均日进尺不超30米,就会磨损得近乎光滑。

二难,在于井下超高温超高压。

随着地层深度增加,温度、压力也随之增加。深地塔科1井的井下最高温度220摄氏度,最高压力145兆帕、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面积承受超过1.4吨的重量,常规钻井工具、材料难以适应如此苛刻的工况环境,极易损坏或失效。

三难,在于钻杆超重吨位超大扭矩。

深地塔科1井的地表井眼,直径超57厘米。井眼向下,1130多根钻杆首尾连接,自重超350吨。最细的钻杆仅有杯口粗细,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如面条般柔软,断裂风险高。不仅如此,万米之下的井壁如同蚁穴,空间极窄。超重吨位、超大扭矩的钻杆在地表转10圈,地下钻头可能转不了1圈,如果钻杆的抗扭性或抗拉性不行,很容易出问题。

在浩瀚的地球深处,约9000米的深度,这里是一个无人涉足的神秘领域,四周寂静无声,没有任何邻井的参数可供参考。每向下深入1米,都仿佛是在一片荒芜的无人区中,艰难地凿出一条通往未知领域的道路。对于深地塔科1井的井长王春生来说,这段经历中最难以忘怀的,莫过于当钻头即将抵达1万米的里程碑时,仅剩23米的距离,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时,钻杆在井中突然断裂,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的危机:卡钻、憋堵等问题接踵而至。面对重重困难,王春生和他的团队没有退缩,而是以顽强的毅力,经过长达15天的连续奋战,终于成功地解决了这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这段经历,无疑成为了他们职业生涯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深地塔科1井的钻探工程,从地面至万米深度耗时279天;然而,在完成最后910米的钻探过程中,却耗费了超过300天的时间。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