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麦积生活在线 正文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载体,不仅被视为推动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更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新型生产力的重要战场。在当前背景下,如何精心绘制“汽车+AI”融合发展的宏伟蓝图,已成为各方广泛关注并亟待解答的重要课题。

2024年11月7日至8日,中国汽车软件大会在上海市嘉定区盛大开幕。本次大会以“软件智领未来,融合共创生态”为核心议题,吸引了包括政府代表、行业组织领导、国内外知名车企的高层管理者、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从业者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在内的600多位嘉宾共聚一堂。在两天的会议中,与会者们围绕智能汽车领域的多项前沿技术展开深入探讨,议题涵盖了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的应用、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挑战与机遇、全球化市场的开拓趋势、多模态智能座舱的设计与实现,以及低空飞行器在汽车场景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这些议题的讨论不仅凝聚了各方的智慧力量,也为“汽车+AI”的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

“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走向软硬件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看来,汽车早已从传统的交通工具演变成如今的超级智能体,跨界协同碰撞出的火花照亮了智能汽车多元共创的未来。

正如付炳锋所言,从语音语义感知交互到复杂的深度机器学习,AI正在成为赋能千行百业、推动新型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其发展趋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潜力。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汽车无疑是AI技术深度融合最为重要的智能终端,AI技术重塑着汽车设计、制造、运维全产业链条。

在这一背景下,为构建一个汇聚行业智慧、促进技术创新的全新舞台。本届大会上,“汽车+AI”智域协同创新生态平台正式发布,通过共建、共享联合实验室、前瞻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空间、集成创新应用示范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激发技术创新的无限潜能,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高效转化。

在大步向前发展的同时,AI技术目前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及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指出,在法律法规和伦理问题方面,AI技术的应用仍面临隐私保护、数据安全、自动驾驶的责任归属等问题亟待妥善解决。何积丰建议,下一步需着力推进深度学习、联邦学习和可解释AI这三方面的技术工作。

在本届大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信通院、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北汽、比亚迪、长城、蔚来、理想、小鹏、北理新源、众链科技、中汽创智、重庆安驿、上海汽检、车云数据、先导产投、智行众维、零数科技等,共同启动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工作,旨在共同构建可信可管、互联互通、价值共创的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

为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对汽车行业提出了数据安全要求。付炳锋介绍,基于该文件和国标GB/T 41871.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汽车网络安全工作委员会联合国家级技术机构,制定了一套关于汽车隐私保护能力测评的规范。

“汽车隐私保护”标识在2024中国汽车软件大会上正式发布,根据今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关于汽车数据处理4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第一批)”,首批共有20余种车型通过测评,本次大会为首批通过测评的车型颁发证书。会上同时授权相应车辆使用“隐私保护”标识。

通过此举,我们期望助力汽车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并切实保障消费者的隐私权,从而为营造一个更为安全的驾驶环境贡献力量。付炳锋向记者如此表述。

此外,在本次大会上,我们还隆重推出了20个“中国汽车软件优秀创新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囊括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基础软件”和“生态贡献”这四大核心领域,而且全面覆盖了汽车产业软件技术的各个层面。从底层的驱动技术到顶层的应用服务,从技术创新的突破到生态系统的构建,这些案例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汽车软件行业的旺盛生命力与杰出成就,令人瞩目。

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付炳锋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强调,为了迎接这一挑战,汽车行业的各方参与者必须强化软件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充分调动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将中国汽车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更要坚持软件开源共建的原则,共同打造一个开放、开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汽车基础软件生态体系。这样的生态体系将有助于推动整个产业的持续进步与长远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