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交大西迁博物馆与西安交通大学离退休处共同组建了“银龄讲解队”,队伍由学校各学院、职能部门的离退休老师组成,从离退休教授、西迁子女等角度面向社会讲述西迁故事。
作为2024年新定级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交大西迁博物馆强化特色,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思政元素和育人价值,打造多种“场馆里的思政课”。
近年来,交大西迁博物馆积极打造沉浸式、场景式的“场馆里的专家报告课”,以博物馆草棚大礼堂等实景复原地、博物馆报告厅为授课场景,邀请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专家教授在交大西迁博物馆举办多主题的思政课堂,将西迁精神与哲学思想、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有机结合,多维度激发课程活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推动相关学习成果高效转化。
“穿针、缝合、填充、修饰……”在清幽的草药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指尖劳动中接续传承。今年端午节,一场“场馆里的思政实践课”——香囊制作活动在交大西迁博物馆开展。“在悬艾叶和缝香囊中,我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劳动精神,将爱国之情、康健之身化为报国之行。”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学生吴书慧说。
“实践教学是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思政课育人成效的有效路径。交大西迁博物馆以场馆为实践阵地,探索‘思政+劳育课’‘思政+体验课’‘思政+科技课’等多角度的思政实践大课堂,推进西迁红色资源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交大西迁博物馆馆长吕青介绍。
今年5月,一堂别开生面的“场馆里的思政故事课”通过云端在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钱学森小学举行,500名师生线上共同聆听交大西迁博物馆大学生讲解员讲述西迁故事。为创新场馆思政育人方式,交大西迁博物馆充分调动思政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搭建博物馆与中小学“双向奔赴”的桥梁,构建育人新格局。
此外,交大西迁博物馆还打造了“场馆里的虚拟体验课”,将AR+VR互动技术融入博物馆里的思政课程,通过科技赋能,打造西迁专列乘车证等AR西迁主题讲解展品和创新港VR展示等,推出“看得见的参观,带得走的讲解”“扫码听,沉浸看”等虚拟体验,让观众感受立体多维的西迁故事。
“近年来,我们构建了‘1+5+N’宣讲矩阵,‘1’是博物馆坚实的宣讲资源主体,涵盖专家、学者、教授、宣教专员等;‘5’是依托教职工讲解队、交大解说团大学生讲解团队、西迁精神中学生宣讲团、红领巾小小讲解员和银龄离退休宣讲团,构建全方位、多维度西迁精神宣讲队伍,打造‘大宣讲’格局;‘N’是依托校内各书院、学院宣讲团、校外各单位、各级宣传平台,扩大西迁精神宣讲的传播力影响力。”交大西迁博物馆办公室主任杨凌表示,宣讲紧紧围绕“听党指挥跟党走”主线,将西迁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等内容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形成西迁史料、西迁口述、西迁故事、理论研究等西迁主题育人资源建设特色。
目前,交大西迁博物馆已获批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国史教育基地等31个全国、省市基地(教学点),入选国家多部委选定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路线”,向83万余社会公众生动讲述老一辈西迁人潜心钻研、矢志报国的崇高精神和感人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 最新文章
- 热点内容
-
- 自然资源部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
- 今年1-8月全国共累计销售彩票417
- 国庆假期国内游、出境游和入境游
- 杭州现已开通四条水上巴士线路,
- 孕妇能吃杨梅吗,营养价值适合么
- 真假藏红花教您如何辨别
- 2024年国庆档新片预售总票房(含
- 日均475.7万辆 湖南高速公路出入
- 今年“十一”假期热门城市景区门
- 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料价值
- 粤港澳三地不停车收费系统实现互
- 夏枯草黑豆汤清肝明目好养生
- 人工智能现阶段只能协助编剧的艺
- 椰子肉的食用方法,怎么吃最科学
- 我国科学家揭秘了嫦娥六号月球样
- 铁路部门推出“车内换座”购票服
- 全国粮食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
- 外籍游客可灵活选择刷卡、扫码、
- 芦荟的养殖方法提供
- 上海以最充足的准备,打造进口博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