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麦积生活在线 正文

孙江浩于2021年毕业。在大三时,他进入桃花坞木刻年画专业学习,“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普通的版画,后来发现从刻板到配色,都很有‘门道’”。大三大四那两年,孙江浩很喜欢待在工作室,细心钻研这项工艺,之后他逐渐爱上了这门艺术。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制作方法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创作过程需经过画稿、刻版和套印3道主要工序。从2001年起,苏州工艺美院就开始培养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相关人才,截至目前,已经培养了70多名。赵罡是苏州工艺美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他称:“这些专业人才中的大部分,都在相关行业工作。有人成为老师,有人在做文创设计,也有人成了木版年画技艺传承的中坚力量。”

据赵罡介绍,2001年,在时代背景下,整个轻工行业萎缩,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更难以为继,仅剩3位年近六旬的艺人,且无徒弟传承。在这种困境下,苏州市政府将其划入苏州工艺美院,开启了年画传承的新篇章。2017年,随着中国非遗保护进入新阶段,学院正式在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中开设桃花坞木刻年画方向,从一年级学生中展开双向选择,每两年招收一个班,每个班约15名学生。

在苏州工艺美院,非遗教育上存在不少创新。学院除了开设木版年画专业方向,苏州刺绣,苏州玉雕、木雕、核雕等也是目前非遗传承的重点。“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把一门技艺学精,同时学会创新和营销,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赵罡说。

刘星雨是苏州工艺美院2022级学生,大二时,她开始接触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在刘星雨看来,这门非遗技艺“入门没有那么难,但也不简单,入门之后,这里的‘门道’可以让你走得很远、很深、很细,有的传承人一生都在研究这门技艺”。

今年,刘星雨将从苏州工艺美院毕业,她的毕业设计是跟京杭大运河相关的作品。“目前完成了电子画稿,开学后就开始刻板。”她说。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非遗相关课程,避免非遗项目因缺乏传承而断层。“非遗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文化的延续。”赵罡说,“我们希望通过教育的力量,让这些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