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在脑部和脊髓中植入电极芯片,并建立一条“神经旁路”,瘫痪患者有望恢复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进而实现下肢的站立和行走。
近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青年教师加福民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植入式脑脊接口设备。这一创新项目“植入式脑脊接口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制”,在参评的14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24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的优胜奖项。据悉,该大赛由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办,并得到了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以及黄埔创新学院的协办与支持。
作为连接大脑与外周神经系统的“信息高速通道”,脊髓若受到损伤,大脑发出的指令就无法传递给肌肉,患者失去自主行动能力。如何使脊髓损伤致瘫患者恢复运动能力,长期以来是医学界重大难题。
由于神经损伤的不可逆性,目前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近年,有研究证实脊髓硬膜外电刺激可以重新激活神经肌肉活动,显著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康复——2023年,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团队开展了脑脊接口研究,通过采集、解码脑部信号并对脊髓下肢相关区域进行电刺激,实现了脊髓损伤部位神经突触重塑,让患者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控制瘫痪肌肉。
尽管瑞士团队初步验证脑脊接口实现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可能,但在脑电运动解码、脊髓神经根个体化重建、系统集成与临床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加福民团队开展新一代脑脊接口技术研发,该技术具有“高精准、高通量、高集成、低延时”的特点。
现有脑脊接口解决方案采用多设备植入模式,需要分别在大脑左右侧运动皮层植入两台脑电采集设备、在脊髓植入一台脊髓刺激设备。加福民团队提出“三合一”的系统设计方案,将三台设备集成为一台颅骨植入式微型设备,减小患者术后创口的同时,也能实现采集与刺激一体化,对患者自主运动进行闭环调控。这个方案可将解码过程由体外转入体内,提高脑电信号采集稳定性和效率,最终实现百毫秒级别的解码速度和刺激指令输出——正常人的反应时间为200毫秒左右,这意味着未来,脊髓损伤患者的行走步态将更加自然。
《中国脊髓损伤者生活质量及疾病负担调研报告2023版》显示,中国现有脊髓损伤患者374万人,每年新增脊髓损伤患者约9万人。“如果让瘫痪患者能站起来,这就是从0到1的突破。”加福民预计,脑脊接口技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起码需要10年时间,他表示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2020年,加福民全职加入复旦类脑院。从最开始带着一两个学生默默“鼓捣”脑脊接口,发展到现在,加福民的产学研团队已近30人。他将这些年的研究历程称为“匍匐前进”,“远离外界声音,默默研究,直到看到瘫痪患者重新行走”。加福民在复旦-宝山科创中心和类脑院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组建脑脊接口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步行功能恢复与重建,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神经调控技术在多种适应症上的应用潜力。
截至目前,我们的团队已基本掌握了脊髓时空刺激及脑脊接口技术的核心要素,并在实验动物模型中成功验证了其可行性,满足了临床应用的基本要求。预计在本年度末,我们将与国内顶尖的三甲医院专家携手,启动首例临床试验项目。
在接下来的发展阶段,加福民计划将致力于完成植入式脑脊接口关键技术的产品开发与临床转化工作。与此同时,我们将持续投入研发力量,专注于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系列神经调控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这包括为轻症患者研发穿戴式神经调控装备、多模态运动监测系统等先进设备,旨在从更广泛的角度减轻脊髓损伤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的医疗负担。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希望能够为脊髓损伤患者带来更多希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加福民团队秉持“创新技术服务于世界”的使命,致力于开发三类新型有源植入医疗器械,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脑脊接口技术体系,以期惠及全球约2000万名脊髓损伤患者。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 2024“全国大学生新闻实践营”中原油田站活动在河南濮2024-10-23
-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发了新一代用于脊2024-10-23
-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系统改造升级后重新开2024-10-23
- 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 确保到年底本市2024届离校未就2024-10-23
-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新批准建立国家标准物质483项 总数2024-10-18
- 沪深两市合计成交13754亿元,连续第11个交易日突破1万2024-10-18
- 位于海南环岛高铁线上的和乐站终于迎来了它的正式开通2024-10-18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 2024“全国大学生新闻实践营”中原油田站活
-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发了新
-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系统改造升
- 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 确保到年底本市2024
- 中国金茂控股集团通过出售金茂三亚100%股权
- 第136届广交会开幕 深圳多口岸入境外国人数
- 从本土酒店品牌到国际酒店集团 加大下沉市
- “十一”期间,许多县城酒店住宿火爆,成为
- 导演张艺谋谈《三体》:改编难度巨大,“率
- “投资长沙”基金生态共建大会在长沙召开
- 长沙市会展片区I区智慧能源站项目计划于明
- 10月27日起湖南航空将正式执行2024年冬航季
- 湖南省本周湖南猪肉、水果、水产等价格环比
- 湘佳友约·2024湖南柑橘节将于10月23日在石
-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微短剧委员会落
- 敏锐捕捉微短剧新风口 2023年全国微短剧中
- 北京推出了十个“最美赏秋园”、十条“最美
- 黄淮海地区秋粮已收过八成 各地正加快推进
- 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有限公司收购上海宁笙实
- 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吸引了来自80多个
- 伦教香云纱产业——标准引领产业健康发展
- 上海出品的《繁花》《三体》《风吹半夏》《
- 沪产电视剧坚持守正创新 探索电视剧艺术的
- 上海按照新的团体标准开出“老年安宁疗护培
- “十一”假期消费维权问题主要集中在安全管
- 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在湖南长沙开幕 展示
- 今年湖南中老班列发车数突破6500车 较去年
-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上演的《敦煌归来》
- 为期三天的“2024 ESG全球领导者大会”在外
- 节后错峰出游的小浪潮也开始翻涌起来 游玩
- 湖南在隆平水稻博物馆举行第44个“世界粮食
- 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在浙江义乌国际博
- 虹口首个独立用地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成启用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采血可线上预约
- 广西67家旅行社推出180余条“秋冬游广西”
- 茱莉亚415古乐团的14名师生在天津茱莉亚学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非遗 超半数受访青年
- 天津市和平区推动步行街载体提升改造 金街
-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49746亿元 同比
- 安徽合肥秋日限定的桂花风味系列新品纷纷上
- 上海共有25所高校的339个学科上榜“2024软
- “2024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聚焦打响上海高
- 多措并举推动户外出行更规范、更健康 面对
- 欢乐可能变“悲剧” 户外出行频酿事故
- 丁一滕执导的俄语版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在
- 香港将会在今年内把沙头角开放计划的每日旅
- 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第十八届红叶生态文化节
- 中国邮政发行《中国现代文学家》纪念邮票
- “喀什优棉”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办 沪喀合
- 吉林省文旅行业首个自主训练的AI讲解员“五
-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
-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