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永顺在线 正文

随着候鸟迁徙的高潮期即将来临,今年全省共有34家风电企业接到了特别的“让路”指令。这些企业将在候鸟迁徙的关键时期,采取减速、限速甚至停运等措施,以确保工程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干扰降至最低。今日,省林业局正式发布消息称,我省已初步构建起涉林大型工程的生态感知系统。这是该系统首次将测评结果应用于风电企业的日常运营中,标志着生态保护与能源发展在技术手段上的有机结合。

近期,风电等涉林的大型项目接连启动,众多地区急切需求进行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为此,我们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布设地面监测设备、搭建高空观测平台以及建立智能化监控系统,着力构建一个覆盖涉林大型工程的生态环境感知网络。

布“人眼”。省林业局以5.5万名护林员和全省60%以上乡镇拥有林业工作站为基础,确定县市区和乡镇负责日常监测、定期记录,市州负责重点监测、协调督管,省局负责智能监测、评估分析的监测管理体系,设置大型工程对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植被、生态效益影响等五大监测指标,全面跟踪监测大型工程运行、施工、影响情况。

搭“天眼”。我省累计投入约1.4 亿元,建成全省联通的林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各类林草视频监测系统,在涉林大型工程周边布设、共享铁塔高清摄像头2.7万个,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转,初步建成瞬间可感的远程监测网络。

在林业领域,我们称之为“慧眼”的监测系统。借助先进的林业大数据平台,我们能够持续收集和整合海量的工程监测图像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尤其是对生态植被破坏面积等关键量化指标的监测,平台能够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划分为三个等级:红色、黄色和绿色。林业部门根据这些等级,分别采取严格的督办、及时的警示和积极的推广措施,以此督促相关建设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确保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