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谕永顺在线 正文

在山西省实验中学的教学楼里,千年古建正以全新的方式"活"了起来。近日,由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与该校共建的"古建筑校园博物馆"正式揭牌,300平方米的空间里,应县木塔的榫卯模型、3D打印的彩塑残件、星宿互动装置等创新展项,让文化遗产保护变得可触可感。

当斗拱遇上00后:

高一学生们围在1:10的应县木塔模型前,亲手拼接斗拱构件,体验"不用一根钉子"的建筑智慧

走廊变身"微缩古建长廊",佛光寺等山西瑰宝与日常学习空间完美融合

"文物保护设备体验区"最受欢迎,学生们操作三维扫描仪为校园仿古亭建立数字档案

科技让文物"说话":

✔ AR技术对比彩塑修复前后的颜料变化

✔ 挥手即可触发二十八星宿动态投影

✔ 3D打印菩萨像残件供学生动手拼接

"原来给古建筑'拍CT'要调这么多参数!"高一学生王耀廷在操作扫描仪后兴奋地说。

山西省古建院院长路易表示:"当孩子们发现三维扫描能'复刻'古建细节,3D打印能'复活'残损彩塑,文化保护就变成了很'酷'的事。"活动现场,古建专家冯燕的专题讲座与科技体验相结合,让高一学生李赫辰感慨:"保护文物不用等长大,现在就能用手机拍纪录片、用代码建模型!"

这场校园里的"古建新说",不仅打破了"参观式"文物教育的局限,更让千年文明在青春手中焕发新生。从斗拱拼接到数字建档,文化遗产保护正在成为年轻一代的"新时尚"。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