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谕永顺在线 正文

上海的影视拍摄基地不仅限于吸引短剧团队来此取景,更主动参与到微短剧的制作品牌和创作流程中。

陈旭春巧妙地运用“节流”与“开源”的理念,概述了仓城园区针对短剧潮流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园区计划以短剧作为突破口,构建一个涵盖剧本孵化、内容制作直至海外发行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从而为短剧剧组填补产业链中的缺失环节。陈旭春表示:“假设拍摄短剧涉及找演员、筹集资金、改编IP、宣传推广、融资以及服化道等共计10个环节,虽然你们已经具备了其中一部分资源,但我们可以共同弥补这些不足。在科技影视行业,我们必须抓住弯道超车的机会,务必打造一个完整产业链。”

“以前的电影是项目制,我们现在要做中央厨房。”陈旭春说,园区已利用AI赋能,进行短剧剧本的创作与改编,“用AI可以完成剧本的80%,剩下20%靠编剧完成,时间、资金成本能省下2/3.如此才能形成工厂化的效益”。仓城园区还打造了一个专为竖屏短剧拍摄所使用的AI虚拟特效技术棚,棚内三面都是绿幕,可实时更换画面背景。“虚拟拍摄技术的使用,使短剧的制作成本呈指数级下降,还能广泛应用到海外短剧、科幻、魔幻题材的拍摄中。”

在陈旭春的规划中,园区每年至少要布局500部短剧,“我们会跟东南亚、欧洲、日韩市场对接,助力短剧出海,我对这个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产业“开源”尤为重要。园区成立仓城影视产教基地,与20多家高职院校形成合力,大规模往产业园区输送人才,并提供专业培训,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编、导、演、制作、服装、道具、AI使用、动画制作……短剧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人投身其中,这个行业可以吸纳大量年轻人就业。”

打造全产业链的微短剧平台,也是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的目标。周杰介绍,园区正在打造一个集IP孵化、拍摄、投流于一体的微短剧平台,“今年我们将继续推出年产200部竖屏短剧的‘喜报计划’和年产10部精品横屏短剧的‘喜莱坞’计划,3月份第一批竖屏短剧已开机”。

本年度对周杰来说,标志着他全面转变形象的关键时刻,他已“在完成最后一部长篇剧集后,完全投身于微短剧领域”。周杰坚信这一转变是必然的,“随着观众群体的变化以及观看媒介的更迭,我们必须适应媒介的步伐。”

“您不觉得不制作长剧会有所遗憾吗?”记者好奇地问道。他沉思片刻,然后回答:“我不觉得遗憾。”他并不将短剧仅仅视为一时的潮流,“风口往往只是短暂的经济现象,除非有新的传播载体来取代手机”。他坚信,依赖流量来吸引观众的途径已经发生了改变,众多影视公司的加入以及平台的自我审查,都为内容的精品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展望未来,微短剧能够为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赋能,这完全是有可能的。”他充满信心地展望道。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