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麦积新闻网 正文

  近日,备受瞩目的2024世界储能大会在福建省宁德市隆重开幕。在此次盛会中,与会专家以及众多相关企业代表纷纷表示,他们对储能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苏波在大会上作出预测,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行业的总产值将实现跨越式增长,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而到了2030年,这一数字将有望超过3万亿元,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作为储能领域的领军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头部上市公司正在积极加速在储能领域的战略布局,致力于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此外,众多与会代表指出了储能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他们认为,“储能行业的发展不能陷入混乱”,然而,面对能源转型的迫切需求,我们也不能放缓步伐。该行业需要在快速扩张的同时,确保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这是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会议上的观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戴彦德表示,目前全球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不到20%。许多机构提出,全球若要达到碳中和目标,未来太阳能和风能在发电中的占比需要达60%以上。鉴于太阳能、风能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大量使用这类能源必须配备储能系统。因此,无论从中国还是全球来看,储能市场均有巨大的潜在增长空间。

  在去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阿联酋共识”驱动下,全球正在快速部署新能源装机。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知识、政策、金融中心主任劳尔·阿尔法罗·佩利科表示,“阿联酋共识”提出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高到目前3倍,将能源效率提高到目前2倍的目标。2023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473GW,比2022年高出54%,实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增幅。

  我国储能市场亦处在高速增长期。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表示,目前国内对储能的需求非常迫切。预计我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时,太阳能和风能在发电中的占比也将超过60%。如果按照太阳能和风能装机量的20%比例配备储能,市场体量将非常大。实际上,20%的比例是非常保守的估计。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我国储能产业已经茁壮成长,并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据苏波介绍,得益于政策的引导和市场需求的驱动,我国已逐步构建起一个品类丰富、配套完善的创新型储能产业体系。据悉,宁德市的企业在全球储能电池市场中占据了超过40%的份额,连续三年稳居全球首位,彰显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强大实力。

  苏波预测,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将达到100GW,行业总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展望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将进一步提升至220GW,行业总产值预计将超过3万亿元。目前来看,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已建成并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达到5852万千瓦,储存能力达到1.28亿千瓦时,较去年底增长了约86%。在1月至8月间,全国新型储能累计充放电量约为260亿千瓦时,等效利用小时数达到约620小时,这一成绩有效保障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靠供应,为我国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