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永顺在线 正文

我国作为全球电动自行车的主要制造和消费国,截至目前,2023年末电动自行车的总拥有量已经超过了3.5亿辆。

最近,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以及国家消防救援局,就最新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向公众征集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的负责同志指出,本次的修订举措有助于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降低交通安全风险,更有效地满足民众日常出行需求,进而促进产业的持续高水平发展。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鹏林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与现行标准相比,本次征求意见稿的亮点主要是提高防火安全、保障骑行安全、响应群众诉求、防范非法改装、新增主动防护等。

具体来看,在提高防火阻燃性能方面,本次修订完善了电动自行车所用非金属材料的阻燃要求和试验方法,限制塑料件使用比例,从而降低火灾风险、提高消防安全性能;同时要求整车编码应采用耐高温永久性标识,便于加强全链条监管和火灾事故溯源调查处理。

在更好保障消费者骑行安全方面,优化了电动机额定功率和最高转速的测试方法,从技术上确保最高设计车速时速无法超过25公里;同时加严制动距离要求,减少碰撞事故发生。

在满足消费者日常出行需求方面,允许生产企业根据车型设计需要,自行决定是否安装脚踏骑行装置,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车型选择。“考虑到近年来消费者出行半径逐渐扩大和铅蓄电池能量密度较低的特点,将铅蓄电池车型的整车重量限值由55公斤放宽至63公斤,这将提高整车续航约20公里。”何鹏林说。

针对遏制非法改装活动,需在电池组、控制单元和限速装置等关键环节强化改装预防措施,确保充电设备、电池和控制器之间能够实现无缝对接与协同工作。同时,积极推广“单车一池一充一码”制度,从而有效杜绝非法改装的可能性。

为促进行业向高品质发展迈进,我们提出需提升电动自行车企业生产设备及检测水平,以增强其质量保障及产品统一性。此外,规定车辆必须集成北斗定位系统及动态安全监测功能,从而提升产品的信息化程度及安全风险控制能力。

刘云柱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代表,指出此次修订能够有效减少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风险,提高我国电动自行车产品的根本安全性能,降低因超速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时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并提升产品的整体供应质量。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