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国谕永顺在线 正文

打“飞的”直达机场、乘坐“空中出租车”跨越长江、在长城脚下接过无人机送来的现磨咖啡……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如今正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逐渐变为现实。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这一新兴产业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年来,政策红利与市场热情同频共振,推动低空经济进入快车道。深圳、合肥、成都等城市纷纷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开展低空飞行试点;亿航智能、峰飞航空等企业加速布局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美团、顺丰等物流巨头则持续拓展无人机配送网络。据行业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8500亿元,到2030年有望形成万亿级市场。

在应用场景方面,低空经济正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深圳已开通全国首条eVTOL商业航线,单程票价300元,15分钟即可穿越珠江口;杭州亚运会期间,无人机编队表演点亮夜空;京东物流在陕西实现了山区医疗物资的无人机精准投送。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全国累计开通低空航线超500条,注册无人机企业突破1.5万家。

专家指出,低空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得益于三重驱动力:一是电池、飞控等核心技术突破使飞行器更安全经济;二是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全国已建成300多个无人机起降场和50余个低空飞行服务站;三是政策创新打破空域管理瓶颈,去年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为行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低空经济正在重构城市交通体系和商业生态。”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分会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将迎来应用场景落地高峰期,除了载人飞行、物流配送外,低空旅游、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领域都将迎来规模化发展。随着5G、北斗导航等技术的深度融合,这片千米之下的“新蓝海”正在打开无限可能。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