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麦积生活在线 正文

在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北京市积极探索,力求更有效地为企业提供服务,进而释放市场潜力,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实践。

自今年7月1日起,北京市在全国范围内首推“一码查验”及“非现场监管”新模式。迄今为止,该机制已运行超过五个月。那么,这一机制的实施成效究竟如何呢?

于北京西城区的一家餐馆,市场监管部门对其进行了现场审查。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利用“综合监管e码查”这一小程序,通过北京市综合办公平台扫描了餐馆营业执照上的企业二维码。

这个检查系统,汇集了全市49个部门、950个执法主体、2.6万余名执法人员的数据信息,实现了全市检查信息的可共享、可追溯。让执法单位的检查工作公开、透明、规范,每一项检查结果通过营业执照上的“二维码”关联在企业名下,企业也可随时通过“京通”小程序了解检查主体、检查内容和检查结果、整改意见。除此之外,在每次检查之前,执法部门都要在系统里提交检查计划,经审核批准后才前往现场检查,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检查的问题。

“一码”破解检查扎堆 为企业减负

“一码检查”除了让检查更规范、更透明外,它还有一套避免扎堆检查、重复检查的预警机制。

检查人员工作指南:在进行商户或企业检查时,若在同一天或特定周期内对该单位进行多次检查,系统将自动触发重复检查预警。一旦检查人员遇到此类预警提示,应立即在系统内对检查项目进行详细比对。只有当预警显示的项目与当前检查任务内容不一致时,检查人员方可继续执行关联的检查任务。 商场物业管理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今年7月1日起,相关部门对商场的检查频率已显著降低。这一变化反映出监管政策的调整,旨在提高检查效率,避免对商户和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