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麦积生活在线 正文

近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的秋千项目在风光旖旎的海南三亚圆满落下帷幕。这场为期3天半的精彩赛事,于三亚吉阳区的大茅远洋生态村内激情上演。在比赛场地上,高耸的秋千架成为了比赛的一大亮点,不时绽放出最美的“姐妹花”秋千,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热烈欢呼,将整个比赛场地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秋千项目是女子专属的运动项目,根据比赛规则,分为高度和触铃两个类别。在11月23日开赛的首日上午,来自湖南代表团的苗族“姐妹花”——吴安珍与费迁红,凭借她们之间默契无间的配合,在仅有的10分钟比赛时间内,完成了高达87次触铃的出色成绩,成功荣获了秋千项目55公斤级双人触铃项目的一等奖。

11月27日的上午,来自吉林省的运动员郑佑珍,尽管膝盖贴着膏药,依然勇敢地走上了赛场,参与了55公斤级单人高度项目的激烈角逐。中青报·中青网的记者亲临现场,目睹了她在第3次尝试中成功跃过8.4米的高空。赛后,工作人员细心地搀扶着她离开了赛场,随后,郑佑珍在休息区接受了冰袋敷膝的紧急处理,以缓解激烈的竞技后带来的不适。

”运动会也不是年年有的,是四年一届的全国赛。为了这次比赛,我们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付出了很大努力。“23岁的郑佑珍在赛后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说,”我不想因为自己身体的一些原因放弃这次比赛,所以硬在场地上坚持了下来!“

”她在受伤后能取得(二等奖)这个成绩,我非常满意!“在吉林省代表团秋千教练杨玉丹眼里,郑佑珍平时训练很刻苦,“教练员让她完成10个,她能完成15个、20个。”

谈及秋千项目最大的挑战和难度时,杨玉丹介绍,秋千不同于其它比赛项目,它在空中利用一根绳、一块板,没有任何支撑,仅靠全身摆动,看谁荡得更高,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非常高。

“荡秋千”,亦称秋千,在我国东北、中南、西南等地广为流传,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此活动早在2006年便被正式收录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1982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秋千项目以独特的姿态首次作为表演项目登上了体育舞台。紧接着,在1986年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秋千项目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它首次被正式列为竞赛项目。秋千,这一承载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在其传统的运动形式中保持着独特的魅力,而且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在保持传统运动特色的同时,秋千运动不断地融入新的元素,使其不仅具有强烈的健身功效,还具备了竞技性、娱乐性和观赏性,成为了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如今,秋千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认可。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