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永顺在线 正文

《只此青绿》并非单纯的舞台舞剧艺术片,而是可以视为一种融合了“舞台改编影像”与“舞蹈实验影像”独特手法的舞剧艺术电影。对于“原作爱好者”来说,他们在观影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与舞台版进行对比,这完全是人之常情。因为舞台版中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表演性舞段已经深入人心,让人难以割舍。而且,当观众的灵动想象被具象化后,或许会稍微折损一些原本的审美意境。 例如,当青绿的意象与青绿的山水相互辉映,人与景融为一体时,是否会感到那份独特的审美愉悦,这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审美偏好。舞蹈实验影像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无法完全满足观众对于完整舞台舞段的审美期待。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主动去邂逅那份熟悉的陌生感,或许就能从另一个角度欣赏这部电影,发现其中更多独特的魅力。

电影《只此青绿》的创作意图,旨在追求“大众化”的审美体验。从其主旨贯穿到最终的呈现,这部电影并非完全属于“实验片”的范畴,然而,在其中我们也能窥见“舞蹈实验影像”的独特方法和精神内涵。与另一部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相比,《只此青绿》代表了周莉亚和韩真两位导演的镜头舞蹈语言的首度亮相,因此,我们有理由特别关注她们作为新兴电影导演,基于个人理解所创造出的新颖镜头语言。 我和众多观众一样,在这部电影中深切地感受到了镜头与舞蹈之间的一次双向奔赴,这是一次富有意义的跨媒介文化叙事的尝试。在这场叙事中,导演们巧妙地将舞蹈与电影相结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电影将原舞台版的七个篇章扩展至十篇。新增的“贰初见”增强了当代展卷人与古人的文脉联系,并为片尾跨越时空的“凝视”铺垫了情感基础;“肆听雨”中,观众通过张翰饰演的希孟这一角色,进入烟雨蒙蒙的山水自然,看见一位少年在雨中湖面上独自起舞,犹如闯入了他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他作画时的酣畅淋漓;随后在“伍寻石”中,希孟与展卷人首次邂逅了由彩色石料化成的“青绿”,此时她还没被赋予山水之道;“柒青绿”进一步强化了“青绿意象”的生成过程;“玖苦思”中展卷人似乎就是观众化身,去寒冷的画室中陪伴希孟,感受他孜孜以求的心灵和作画的艰辛;直至最后的“拾入画”,女子群舞和希孟作画相互交织,“心中有丘壑,眉目作山河”,当孟庆旸饰演的“青绿意象”向深处走去时,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句话——“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上升”(歌德)!

这种融合了“深远”、“平远”、“高远”多重空间体验的复合感,仿佛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隐喻力量。在观看剧场版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体验。有学者指出,中西方文化中都存在着赞美女性的叙事传统。正如曹雪芹所言,“女儿是水做的”,寓意着女性如清水般纯洁无瑕,因此真理、自由与美好也与之紧密相连。这种文化观念在剧场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我对女性的美好品质有了更深的感悟。

每一次“青绿”的文本问世,都为同一主题的“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了独到且珍贵的力量。我衷心期待一部既与剧场版的“青绿”风格迥异,又保留着剧场仪式感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够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剧场、博物馆,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几次深刻的碰撞与交流,从而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