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永顺在线 正文

在景区内,游客可以亲身尝试徒手捕捉“野猪”、“野兔”以及“山鸡”,抓到的猎物既可以选择带走,也可以现场进行加工处理。近期,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一个景区推出的“徒手逮猎”旅游项目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此,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表示,将联合相关部门,对这一项目的安全性、狩猎过程中的检疫和宰杀规范性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游客的安全和生态保护工作的落实。

景区新设“徒手逮猎”旅游体验项目,表面上看似新颖有趣,实则其规范性和安全性仍存疑。首先,我们无法保证游客们所逮到的“野猪”“山鸡”等野生动物是否符合严格的检疫标准,是否能确保游客们的食品安全。其次,让游客在广阔的山地林地中徒手抓捕“野猪”,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再者,这种强调捕猎烹饪野生动物的营销方式,容易误导公众,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该项目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部分影响力相对较弱的景区的确应当探索自己的发展渠道,但不应该走“短平快”的路子。景区只顾着粗放开发,以新奇为亮点获取收益,却不注重自身的规范运营和旅游服务内容提升,是对游客的不负责任。

我们可以看到,文旅融合在当下已经成为了一个大趋势。为了获取游客支持,维系景区运营,促进地方发展,各地景点及相关部门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用各种手段来创新旅游服务,丰富游览项目。诚然,设立新项目,给予游客新的游览体验,可以增加游客数量,拓展景区的发展空间,是一件好事。但景区在进行项目开发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能力范围,要思考清楚自己能不能“拿得下”新项目,能不能保障游客的游览安全。在猎场动物尚未经过检疫查验,捕捉流程和防护措施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匆匆将项目上马,显然有些过于急切,既埋下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也损害了景区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徒手逮野猪”等新奇刺激的旅游项目已不是个例。“高空网红桥”“悬崖上的步步惊心”“山溪激流中的横渡漂流”,可谓惊险有余,安全不足,景区不能把收益和流量置于游客的人身安全之上。

底蕴较为薄弱、旅游资源并不丰饶的地区,在开发景区旅游项目时,理应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毕竟,世间万事皆无捷径可循,文化旅游产业也不例外。景区与地方若想实现自身的飞跃式发展,必须尊重现实条件,充分考虑客观因素,有计划、有步骤地依托地方特色来布局旅游产业,精心设置旅游项目。如果景区为了追求“走红”而盲目开发某些项目,即便明知存在潜在风险,却依然坚持执行,这无疑会阻碍其长远的发展。对于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相对滞后的地区和景区,在抓住发展机遇和吸引游客青睐的过程中,固然需要动脑筋“想一些办法”,但绝不能“病急乱投医”。旅游业的“热度”并非凭空而来,发展也不可能依赖个别项目的“一蹴而就”。

旅游业的发展与景区的运营,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适宜的社会氛围和地缘条件。此外,细致的实地考察和科学的开发规划同样至关重要。在文旅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厚积薄发,尤其是在那些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这一点尤为重要。 若一味追求“短平快”的发展模式,单纯依靠自媒体平台的宣传营销来迅速扩大流量,盲目追求网红化的发展路径,不顾游客的安全和社会的正面影响,这样的做法只会使旅游发展偏离正确的轨道。这样的行为不仅不利于旅游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反而可能导致一系列负面后果,最终使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得不偿失。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