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永顺在线 正文

众多“网红废墟”因长期未得到维护和妥善保护,尽管表面上看似独特景观,吸引众多目光,但实际上却隐藏着诸多安全隐患。

近年来,频繁发生游客在废弃地点打卡时不幸受伤的事件。今年8月,山东烟台养马岛上的一栋废弃建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不幸的是,一名游客在拍照时不慎意外跌落,摔伤后被困在3米深的建筑物墙缝中间。今年年初,还有一名年轻人前往网上流传的某“废弃”火车站打卡拍照,他冒险爬上车厢顶部,却不幸被高压电弧击中,导致全身大面积烧伤。事后调查发现,该火车站并未真正废弃。这些事件提醒我们,在追求打卡拍照的同时,务必注意安全,避免踏入危险区域。

南宁市内多处备受关注的“网红”废墟地点,尽管相关部门已设立了醒目的警示牌,但依旧难以阻挡民众的“探奇”热情。以南宁手扶拖拉机厂为例,该厂内部分建筑因长期缺乏维护,已出现安全隐患,于是在显眼位置竖立了“屋顶坍塌,请勿靠近”等警示标语。然而,一些年轻人为了进入厂区,竟然不惜编造各种理由,有的声称是为了务工,有的则说是来探望亲人。黄小典无奈地说:“这些年轻人的行为让人担忧,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以“网红”“废墟”等为关键词在网络平台上搜索发现,大量“打卡废墟”视频、图文在网上走热。在拍摄场所上,废弃商场、学校、酒店等较为常见;有的博主甚至探访废弃医院、寺庙、陵园等较为特殊的场所,部分视频还打上了“无人禁区”“探险”等吸引眼球的标签。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博眼球,不少类似视频刻意制造迷信、恐怖气氛。“神秘仪式”“鬼魂”……在一些视频里,博主为了增强恐怖氛围,不时在解说中“添油加醋”,以博取更多流量。这些渲染浓厚恐怖气氛的视频,播放量动辄百万以上。

姚华说,这类故意塑造恐怖氛围的废墟探险视频,不少内容违反科学常识,带有迷信色彩,会对观众尤其是未成年人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不宜广泛传播。

此外,擅自闯入废墟打卡或涉法律风险。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蕾介绍,如果网络博主私自进入有保安看守的废弃厂房,或到上了锁、有封条的废弃建筑物内探险、打卡,则可能会被认定为非法侵入。虽然是废墟,很多场所还是有产权单位的;如果以破坏围栏、门窗等方式进入废墟,或者探险时故意毁坏物品,可能因损坏公私财物触犯法律。

业内人士认为,应形成合力刹住没有安全保障的“废墟探险”风;同时,可有针对性开展废弃场所二次改造利用工作。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规定,网络主播提供网络表演及视听节目服务过程中,不得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不得宣扬封建迷信文化习俗和思想。

受访人士指出,平台在资质审核、内容审核以及违规信息处理等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把关,确保平台内容的健康与合规。同时,平台还应建立健全的投诉举报机制,确保对相关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此外,平台在算法优化方面应避免对不良或违规作品进行推荐和引流。对于相关职能部门而言,应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平台的监督和约束,确保其运营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业人士强调,博主要提升安全警惕,切勿因好奇或追求关注度而随意深入荒废地点进行探险。若不幸遭遇意外伤害,将面临维权和索赔的巨大困难。

此外,我们应当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废弃场地进行改造和再利用,使这些场所能够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