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永顺在线 正文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发布了检察机关民事支持起诉的典型案例,而我所在的案例荣幸地被纳入其中。近年来,我国检察机关在民事支持起诉方面的工作成效显著,办案数量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据最新数据显示,仅2024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就已办理支持起诉案件4.9万件,其中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支持其起诉的案件就高达2.3万件,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法治的力量旨在服务于民,我们应当运用法治的强大臂膀,为那些身处困境和特殊境遇的群体“撑腰助威”。在现实生活中,部分特定群体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法律知识不足等原因,往往难以有效运用法律手段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们的法律需求更是显得尤为迫切。为了确保案件当事人能够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制定了支持起诉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紧密围绕“支持”这一核心定位,坚持“必要”的原则,针对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等诉讼能力受限的特定群体,依法提供支持起诉服务,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023年,全国范围内的法律援助机构为54万名农民工成功追讨劳动报酬高达68亿元,并组织办理了18万件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案件。近年来,随着相关制度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以及工作的持续加强,我们为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支持。这些努力不仅体现了法治的温暖,也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力量。

  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众获得必要的司法救济和法律服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劳动者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的权益保障,到解决侵害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合法权益的问题,只有法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才能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对于司法机关来说,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要把法治为民落实在一件件具体的案件上,既看法律效果,也看社会效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更好维护困难群体、特殊群众合法权益,还需要更优的法治“供给”。例如,让高质量的公共法律服务人人可享、人人可得,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法治等方面的需求。目前,我国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建成,但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也面临着不平衡等问题。这就要求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服务资源依法跨区域流动机制等举措,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如今,从开通“绿色通道”、畅通维权渠道,到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为群众雪中送炭,各地把提高法治“供给”的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应有的帮助。

  法治的根基深植于人民之中。法律的崇高权威来源于人民对它的真挚信仰。正是这种信仰,让人民群众深刻体会到法治的公正与温情,确保了实实在在的法治成果能够为人民的安居乐业提供坚实保障。这不仅坚定了人们对法治的信念,也强化了全社会对法治的尊崇与信仰。在此同时,保障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众的合法权益,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要不断营造一个关心关爱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众的法治氛围,确保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让法治的阳光温暖每个人的心灵,照亮我们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