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国内油料供应,我们一定要选育出高产、稳产、高抗优质油茶新品种。”30多年前,姚小华就锁定了这个目标,他成为了同事们眼中“马不停蹄的工作狂”,扎根在田间地头,潜心于油茶等木本油料树种研究。
如今,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以下简称亚林所)油茶科研团队不仅首次完成国内油茶全区域遗传资源调查,建立按气候带六处种质基因库,还选育出高产良种和无性系49个,近年还推出4个高产杂交良种等,启动油茶产品质量安全与精深加工利用,构建了油茶全产业链创新体系,为我国油茶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攻坚克难,炼出油茶高品质
全球油脂消费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油脂资源,其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木本油料。我国有木本油料树种200多种,其中含油量在40%以上的有150多种,油茶、核桃、油橄榄等木本油料油脂是我国传统的优质健康食用植物油,其产量约占国内食用植物油生产量的10%。
国家已将发展木本油料产业作为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优化国民食用油结构、提高国民膳食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所以,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亚林所研究员、木本油料团队首席专家姚小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为了摸清油茶“家底”,亚林所油茶科研团队辗转于各个林间山头开展全国油茶普查,弄清楚我国油茶资源分布情况,开展油茶种质资源搜集和后续创新利用等研究。
最终,团队在浙江、江西、云南、湖北等地建立了1100亩种质基因库,收集油茶种质2505份、油用物种68个,首次完成国内油茶全区域遗传资源调查标准制定、数据库建立及遗传资源编录。
有了资源“宝库”,从中优选出油茶品种,再培育油茶良种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姚小华带领的油茶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研究范围更广,涉及良种、栽培与加工利用,基本覆盖油茶全产业链,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联合全国油茶科研力量,在油茶杂交种质创新、分子辅助育种、高产新品种区试筛选、加工利用等方面,开展了集成性创新。
由他们选育出的油茶高产新品种良种和优良无性系有49个。据介绍,新品种油茶的鲜果出油率从5%提高到6.4%,炭疽病感染率从14.0%~38.1%降低到3%以下,特别是产量规模应用稳定在亩产油30~40公斤,小面积典型示范林达到60公斤以上。他们还选育了一大批杂交良种与无性系,其中主导首次创育的杂交“油茶亚林ZJ01号”“油茶亚林ZJ02号”“油茶亚林ZJ03号”“油茶亚林ZJ04号”通过良种审定并在主产区区试或应用。新品种不但抗病力强,而且适应性广,大面积示范林亩产油量为当前实生林分的10倍以上,比无性系良种也有了很大提高。
“将育种工作从选择育种推向杂交育种为主导,提升了我国油茶良种选育水平,有利于油茶产业未来发展阶段从源头提质增效。”姚小华说。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我们早期选育的‘长林系列’品种,经过科学试验和生产性栽培试验,以及新一轮种下筛选淘汰,我们发现经过筛选的这个系列的品种更加高产、稳产,目前已经覆盖了我国14个省市区。”姚小华介绍。
创新技术,引领产业新发展
有了良种,缺乏科学配套的栽培技术,依然不利于产量提升与稳定。我国木本油料树种资源丰富,但应用技术相关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集约化不完善,机械化栽培技术体系欠缺,以及粗放管理等问题困扰着产业发展。
对于农民来说,过去栽种油茶都是“跟着感觉走”,产量低,而且费时费力,急需找到一条科学、高效的路子。
“针对不同种植区域、不同气候条件,我们从品种配置、种植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进行科研攻关,并获得不错的进展,初步建立了油茶丰产培育技术体系。”姚小华介绍。
该团队创新研发油茶新品种和无性系配比、规模化育苗技术为核心的油茶新品种栽培技术,提出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模式与技术。其首创形成的丰产培育技术体系是油茶产业的重大技术创新,研发良种和技术体系已在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安徽、湖北、贵州等省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此外,茶油加工及其副产物利用技术也是一大亮点。实际上,油茶有很多“废弃物”,60%是被丢弃的,如何变废为宝?
他们开发了茶油高得率压榨技术和脱壳冷榨技术,茶油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达90%以上。建成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区120个,平均单产提高30%以上,全产业增产增效,有效提升了木本油料产业经营技术水平和产业效益。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高产优质油茶不断绽放着光芒,这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最好的见证。2008年,姚小华主持研发完成的成果《油茶高产品种选育与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之后,又连续获得油茶方面6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技成果,技术内容涉及种质资源与良种种苗、高效培育技术及产品质量与高效加工技术等。
经过多年发展,以油茶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已发展为集基础研究、良种、培育、病虫防控、加工利用等于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挂靠其中的国家油茶科学中心、产业技术协作组、原国家创新战略联盟、国家林草局工程技术中心及覆盖全产区的种质资源保存基地、支撑的良种基地及先进生产示范线,同时承担科技创新、学术与信息交流、科技推广服务等功能。
推广指导,让成果遍地开花
目前,我国油茶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成为我国重要油料作物之一。
在新时期的油茶振兴工作中,亚林所油茶科研团队的足迹遍布全国主产区的油茶林和油茶企业,围绕主产区的需求,开展以高产示范为主的推广。
其中,引以为傲的“长林系列”品种已经在长江流域、北亚热带、南部产区、西南山地进一步精选定位,形成代表最先进的品种组合化配置生产,推广本单位独家研发的芽苗砧育苗技术覆盖全区域,近十年超过50亿株,技术指导优良品种推广和低产林改造600多万亩。
姚小华团队长期在南方经济林产区进行技术指导、组织或参与技术培训,科技推广服务涉及亚热带主要区域,包括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广西、广东、云南、四川、贵州、重庆、陕西、海南等16个省市区。
近十年来,为应对油茶等经济林产业发展需要,他率领的科研团队组织或参加各类油茶等经济林科技培训活动200多场次,人员约20000人。为推动油茶等木本油料生产力水平提升、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团队一直以来的坚持,他们为油茶种植区因地制宜出对策,“对症下药”解难题,使各地油茶的经营管理从“粗放”转向“精细”,茶油品质从“低端”走向“高端”。
望着脚下那片葱茏之地上结出的累累硕果,姚小华欣慰之余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还要继续勇攀科技高峰,为油茶产业保驾护航,为国家粮油安全提供保障。”姚小华说。
如今,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以下简称亚林所)油茶科研团队不仅首次完成国内油茶全区域遗传资源调查,建立按气候带六处种质基因库,还选育出高产良种和无性系49个,近年还推出4个高产杂交良种等,启动油茶产品质量安全与精深加工利用,构建了油茶全产业链创新体系,为我国油茶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攻坚克难,炼出油茶高品质
全球油脂消费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油脂资源,其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木本油料。我国有木本油料树种200多种,其中含油量在40%以上的有150多种,油茶、核桃、油橄榄等木本油料油脂是我国传统的优质健康食用植物油,其产量约占国内食用植物油生产量的10%。
国家已将发展木本油料产业作为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优化国民食用油结构、提高国民膳食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所以,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亚林所研究员、木本油料团队首席专家姚小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为了摸清油茶“家底”,亚林所油茶科研团队辗转于各个林间山头开展全国油茶普查,弄清楚我国油茶资源分布情况,开展油茶种质资源搜集和后续创新利用等研究。
最终,团队在浙江、江西、云南、湖北等地建立了1100亩种质基因库,收集油茶种质2505份、油用物种68个,首次完成国内油茶全区域遗传资源调查标准制定、数据库建立及遗传资源编录。
有了资源“宝库”,从中优选出油茶品种,再培育油茶良种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姚小华带领的油茶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研究范围更广,涉及良种、栽培与加工利用,基本覆盖油茶全产业链,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联合全国油茶科研力量,在油茶杂交种质创新、分子辅助育种、高产新品种区试筛选、加工利用等方面,开展了集成性创新。
由他们选育出的油茶高产新品种良种和优良无性系有49个。据介绍,新品种油茶的鲜果出油率从5%提高到6.4%,炭疽病感染率从14.0%~38.1%降低到3%以下,特别是产量规模应用稳定在亩产油30~40公斤,小面积典型示范林达到60公斤以上。他们还选育了一大批杂交良种与无性系,其中主导首次创育的杂交“油茶亚林ZJ01号”“油茶亚林ZJ02号”“油茶亚林ZJ03号”“油茶亚林ZJ04号”通过良种审定并在主产区区试或应用。新品种不但抗病力强,而且适应性广,大面积示范林亩产油量为当前实生林分的10倍以上,比无性系良种也有了很大提高。
“将育种工作从选择育种推向杂交育种为主导,提升了我国油茶良种选育水平,有利于油茶产业未来发展阶段从源头提质增效。”姚小华说。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我们早期选育的‘长林系列’品种,经过科学试验和生产性栽培试验,以及新一轮种下筛选淘汰,我们发现经过筛选的这个系列的品种更加高产、稳产,目前已经覆盖了我国14个省市区。”姚小华介绍。
创新技术,引领产业新发展
有了良种,缺乏科学配套的栽培技术,依然不利于产量提升与稳定。我国木本油料树种资源丰富,但应用技术相关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集约化不完善,机械化栽培技术体系欠缺,以及粗放管理等问题困扰着产业发展。
对于农民来说,过去栽种油茶都是“跟着感觉走”,产量低,而且费时费力,急需找到一条科学、高效的路子。
“针对不同种植区域、不同气候条件,我们从品种配置、种植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进行科研攻关,并获得不错的进展,初步建立了油茶丰产培育技术体系。”姚小华介绍。
该团队创新研发油茶新品种和无性系配比、规模化育苗技术为核心的油茶新品种栽培技术,提出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模式与技术。其首创形成的丰产培育技术体系是油茶产业的重大技术创新,研发良种和技术体系已在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安徽、湖北、贵州等省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此外,茶油加工及其副产物利用技术也是一大亮点。实际上,油茶有很多“废弃物”,60%是被丢弃的,如何变废为宝?
他们开发了茶油高得率压榨技术和脱壳冷榨技术,茶油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达90%以上。建成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区120个,平均单产提高30%以上,全产业增产增效,有效提升了木本油料产业经营技术水平和产业效益。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高产优质油茶不断绽放着光芒,这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最好的见证。2008年,姚小华主持研发完成的成果《油茶高产品种选育与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之后,又连续获得油茶方面6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技成果,技术内容涉及种质资源与良种种苗、高效培育技术及产品质量与高效加工技术等。
经过多年发展,以油茶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已发展为集基础研究、良种、培育、病虫防控、加工利用等于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挂靠其中的国家油茶科学中心、产业技术协作组、原国家创新战略联盟、国家林草局工程技术中心及覆盖全产区的种质资源保存基地、支撑的良种基地及先进生产示范线,同时承担科技创新、学术与信息交流、科技推广服务等功能。
推广指导,让成果遍地开花
目前,我国油茶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成为我国重要油料作物之一。
在新时期的油茶振兴工作中,亚林所油茶科研团队的足迹遍布全国主产区的油茶林和油茶企业,围绕主产区的需求,开展以高产示范为主的推广。
其中,引以为傲的“长林系列”品种已经在长江流域、北亚热带、南部产区、西南山地进一步精选定位,形成代表最先进的品种组合化配置生产,推广本单位独家研发的芽苗砧育苗技术覆盖全区域,近十年超过50亿株,技术指导优良品种推广和低产林改造600多万亩。
姚小华团队长期在南方经济林产区进行技术指导、组织或参与技术培训,科技推广服务涉及亚热带主要区域,包括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广西、广东、云南、四川、贵州、重庆、陕西、海南等16个省市区。
近十年来,为应对油茶等经济林产业发展需要,他率领的科研团队组织或参加各类油茶等经济林科技培训活动200多场次,人员约20000人。为推动油茶等木本油料生产力水平提升、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团队一直以来的坚持,他们为油茶种植区因地制宜出对策,“对症下药”解难题,使各地油茶的经营管理从“粗放”转向“精细”,茶油品质从“低端”走向“高端”。
望着脚下那片葱茏之地上结出的累累硕果,姚小华欣慰之余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还要继续勇攀科技高峰,为油茶产业保驾护航,为国家粮油安全提供保障。”姚小华说。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当前存量房贷利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符2024-09-24
- 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速6.2% 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和我国同2024-09-24
- 恒荣汇彬:新时代智能科技与未来产业趋势2024-09-24
- 世界学生奶日 蒙牛学生奶筑牢青少年营养健康防护网2024-09-24
- “阳澄湖镇”“阳澄湖发”冒充原产地、套上假蟹扣,做2024-09-24
- 安井食品上周累计获融资净买入额1545.07万元 居两市第2024-09-24
- 截至9月9日,实施降费举动的基金公司数量已增至153家2024-09-24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 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铁皮枫斗的功效
- 免疫调节 铁皮枫斗口服液的介绍
- 预防蚊虫叮咬小妙招 维生素b1驱蚊能驱蚊吗
- 促进发育和细胞的再生 维生素b2的作用及功
- 预防婴儿抽筋 维生素b6的作用及功能
- 预防恶性贫血 维生素b12的作用及功能
- 我们都离不开维生素 含维生素c的食物介绍
- 调节血脂清理血栓 深海鱼油的功效与作用
- 保健药品 深海鱼油软胶囊的作用
- 松花粉的吃法–松花粉怎么吃
- 松花粉含有人体营养元素 松花粉有副作用吗
- 松花粉的价格介绍 松花粉的价格
- 用于预防坏血病 维生素c咀嚼片的介绍
- VC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维生素c的作用及功能
- 此次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预期平均降幅0.5个百
- 走进重庆市九龙坡民主村社区 感受老重庆的
- 新一对赠港大熊猫将于9月26日到港 目前熊猫
- 中国人民银行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
- 中国人民银行将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一房贷
- 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
- 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天青水
- 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出境今年第6071列中欧(中
- 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758万亩,实现
- 昆山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榜首
- 8组数字,带你了解世界自然遗产巴丹吉林沙
- 财政部已下达6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保
- 湖南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在衡阳开幕 国网
- 药明康德今年在A股和H股市场已先后完成了超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 近期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
- 未来几天我国大部地区以升温为主 南方炎热
- 未来几天我国大部地区以升温为主,南方炎热
- 中芬双方经友好协商提前将两只旅芬大熊猫“
- 湖南省新一轮汽车置换更新补贴于9月20日10
- 今年上半年招商平安资产实现营业收入-2.74
- 有银行已打出消费贷利率降至“1”字头的营
- 各地房地产调控预期加大,有望成为政策调整
- 一线城市北京提出“适时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
- 入秋后国产水果迎来销售旺季 水果价格对比
- 今年黄河上中游联合排沙调度运用正式结束
- 今年“十一”假期的出境游市场预订火热 国
- 知名配音演员石班瑜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
- 网友希望丁海寅郑素敏实际交往 丁海寅回应
- 艺术家李滨2024年9月21日离世,享年94岁 曾
- 明道在个人社交账号晒出了自己儿子和陈乔恩
- 王力宏在个人社交账号晒出了一张和全红婵的
- 当前存量房贷利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降低存量
- 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速6.2% 高于全球平均增
- 恒荣汇彬:新时代智能科技与未来产业趋势
- 世界学生奶日 蒙牛学生奶筑牢青少年营养健
-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
-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