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成立70周年盛典。
放眼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秋风送爽,长空清碧。家庭聚会上,旅游景点里,还有城镇乡村、街头巷尾,那不时闪过的一张张笑脸,无不透出幸福和自信,让人感念眼前生活的美好,更难忘来路跋涉的艰辛。
“站起来”的中国,让百姓吃得饱。
遥想当年,战争硝烟未尽,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伟人一句“站起来”的豪迈宣示,让无数中国人热泪盈眶,而“吃得饱”,则成为新中国甫一诞生就遇到的严峻考验。
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11318万吨,5.41亿人口,人均仅208.9公斤。如果考虑到贫富差距和粮食分布不均等,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每天的口粮维持水平,低得令人难以想象。让人民群众吃饱肚子,在当时,成为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作为执政党所要认真解答的第一道民生大题。这事关新生的共和国能否生存。
较量,首先从上海开始,紧紧围绕“两白一黑”(粮食、棉花和煤炭)展开。
当时,全国解放战争正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共和国新政权尚未巩固,一批不法投机商兴风作浪,将黑手伸向粮食等,疯狂地囤积物资,哄抬物价。一时间,谣言四起,恐慌情绪由沪上波及全国,给国民经济恢复带来极大困难。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生的共和国重拳出击,力挽狂澜——先从各产地集中调运大量粮、棉、煤,充实上海及各地库存。然后,各大城市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加强配合,一旦粮食、棉花和煤炭价格被哄抬到警戒线,便由上海率先与其他主要大城市一起,大量抛售“两白一黑”物资,边抛售边降价,迫使投机商赶快出货。随后,政府趁低买入。
几番激烈较量下来,投机商损失惨重,血本无归,不得不低头认输,全国物价逐渐趋于稳定,贫苦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红色政权的全力呵护民生的强大力量,从慢慢充实的粮袋中,从平稳有序的粮食市场上,增强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而新中国在成立初期的几年,又在成功实现让人民群众吃上粮的目标之后,连续采取一系列措施,有力保障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整顿经济秩序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等重大部署的顺利实施。
“富起来”的中国,让百姓吃得美。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直到80年代初,受各种因素的干扰,中国百姓在吃的方面,经历了许多困难。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票证经济阶段,“吃得饱”仍然成为亿万中国百姓的最大梦想。粮票、面票、米票、油票……依人发票、凭票购买的窘境,让人们忘记了世间还有美食;“吃了吗?”这样一句问候,在大江南北广泛流行,道不尽人们对填饱肚子的渴望之情。
1978年12月,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大幕开启,百业兴起,日新月异,食品领域也随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就在那一年,我国粮食产量超过3000亿公斤。
在传统的食品作坊阵容之外,正规食品企业的厂房盖起来,各类新式机械迅速引进,让中国百姓的生活中,开始有了粮食制品之外的食品种类;新的市场建起来,城乡商品流通的日趋加快,让人们购买食品时,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1987年11月12日,中国大陆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北京前门开业。1990年10月8日,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罗湖东门挂牌营业。外资风格的餐饮服务业态,让中国的消费者眼前一亮——原来,吃的事情,还可以有这样的快餐化处理。
自20世纪80年代至整个90年代,中国食品领域的生产机械设备、生产加工技术以及食品包装、食品运输、食品贮存等,都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供给市场的食品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
腰包鼓了的人们,开始频频逛街。吸引大家的,自然首先还是吃。除了摆酒席、下馆子,各地的百货商场、市场店铺,顾客也越来越多。食品货架上琳琅满目,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大人尝,小孩抢,各种美味在人们的鼻前、舌尖和胃间散漫回转。
“强起来”的中国,让百姓吃得好。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的食品生产不断发展。
2000年,中国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此后近20年,中国人均GDP朝着8000美元迅速迈进,我国食品工业随之异军突起,快速发展。其间,尽管有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三聚氰胺奶粉等事件出现,但我国食品工业仍逆市上扬。特别是2018年以来,中国食品工业转以营养健康为己任,迎来了新一轮的黄金期和高速发展阶段。
从人均粮食占有量看,中国百姓在1949年仅为209公斤,到2018年时,尽管人口数量增长两倍多,人均粮食占有量还是增加到470多公斤,这一数值已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在2016年,中国肉类总产量就已经达到8540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299万吨,牛肉产量717万吨,羊肉产量459万吨,禽肉产量1888万吨,禽蛋产量3095万吨,牛奶产量3602万吨,全年水产品产量6900万吨……
与此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食品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学科建设、食品生产加工技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监管等各项事业也快速推进,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当习近平总书记铿镪有力的声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回荡时,人们的心中,激发出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更多向往。
如今,用电子支付随时叫外卖,专程赴外地打卡网红食品,在高铁上享受各地美味,在深夜经济的热潮中尽兴吃喝,已经成为无数国人的家常便饭。个性定制、自制美食、进口食品海外购,则成为许多人的追求……
七十春秋过,江山万里红。大海用涛声歌颂,大山用巍峨见证,新中国走过的这70年,既有过艰难险阻中的不懈探索,更有昂首阔步时的豪迈激情。人们既经历了缺吃少穿的艰苦岁月,也享受了佳肴满桌的美味时光。
展望未来,梦坚情亦深,不待风与尘。在举国上下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时刻,人们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欢聚一堂,豪情满怀。抬眼望去,那湛蓝的天际,碧空如洗,白云朵朵;远处的田野上,山花烂漫,清流潺潺,一切都昭示着美好的未来,就在不远处。(王兆盟)
放眼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秋风送爽,长空清碧。家庭聚会上,旅游景点里,还有城镇乡村、街头巷尾,那不时闪过的一张张笑脸,无不透出幸福和自信,让人感念眼前生活的美好,更难忘来路跋涉的艰辛。
“站起来”的中国,让百姓吃得饱。
遥想当年,战争硝烟未尽,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伟人一句“站起来”的豪迈宣示,让无数中国人热泪盈眶,而“吃得饱”,则成为新中国甫一诞生就遇到的严峻考验。
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11318万吨,5.41亿人口,人均仅208.9公斤。如果考虑到贫富差距和粮食分布不均等,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每天的口粮维持水平,低得令人难以想象。让人民群众吃饱肚子,在当时,成为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作为执政党所要认真解答的第一道民生大题。这事关新生的共和国能否生存。
较量,首先从上海开始,紧紧围绕“两白一黑”(粮食、棉花和煤炭)展开。
当时,全国解放战争正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共和国新政权尚未巩固,一批不法投机商兴风作浪,将黑手伸向粮食等,疯狂地囤积物资,哄抬物价。一时间,谣言四起,恐慌情绪由沪上波及全国,给国民经济恢复带来极大困难。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生的共和国重拳出击,力挽狂澜——先从各产地集中调运大量粮、棉、煤,充实上海及各地库存。然后,各大城市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加强配合,一旦粮食、棉花和煤炭价格被哄抬到警戒线,便由上海率先与其他主要大城市一起,大量抛售“两白一黑”物资,边抛售边降价,迫使投机商赶快出货。随后,政府趁低买入。
几番激烈较量下来,投机商损失惨重,血本无归,不得不低头认输,全国物价逐渐趋于稳定,贫苦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红色政权的全力呵护民生的强大力量,从慢慢充实的粮袋中,从平稳有序的粮食市场上,增强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而新中国在成立初期的几年,又在成功实现让人民群众吃上粮的目标之后,连续采取一系列措施,有力保障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整顿经济秩序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等重大部署的顺利实施。
“富起来”的中国,让百姓吃得美。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直到80年代初,受各种因素的干扰,中国百姓在吃的方面,经历了许多困难。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票证经济阶段,“吃得饱”仍然成为亿万中国百姓的最大梦想。粮票、面票、米票、油票……依人发票、凭票购买的窘境,让人们忘记了世间还有美食;“吃了吗?”这样一句问候,在大江南北广泛流行,道不尽人们对填饱肚子的渴望之情。
1978年12月,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大幕开启,百业兴起,日新月异,食品领域也随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就在那一年,我国粮食产量超过3000亿公斤。
在传统的食品作坊阵容之外,正规食品企业的厂房盖起来,各类新式机械迅速引进,让中国百姓的生活中,开始有了粮食制品之外的食品种类;新的市场建起来,城乡商品流通的日趋加快,让人们购买食品时,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1987年11月12日,中国大陆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北京前门开业。1990年10月8日,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罗湖东门挂牌营业。外资风格的餐饮服务业态,让中国的消费者眼前一亮——原来,吃的事情,还可以有这样的快餐化处理。
自20世纪80年代至整个90年代,中国食品领域的生产机械设备、生产加工技术以及食品包装、食品运输、食品贮存等,都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供给市场的食品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
腰包鼓了的人们,开始频频逛街。吸引大家的,自然首先还是吃。除了摆酒席、下馆子,各地的百货商场、市场店铺,顾客也越来越多。食品货架上琳琅满目,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大人尝,小孩抢,各种美味在人们的鼻前、舌尖和胃间散漫回转。
“强起来”的中国,让百姓吃得好。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的食品生产不断发展。
2000年,中国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此后近20年,中国人均GDP朝着8000美元迅速迈进,我国食品工业随之异军突起,快速发展。其间,尽管有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三聚氰胺奶粉等事件出现,但我国食品工业仍逆市上扬。特别是2018年以来,中国食品工业转以营养健康为己任,迎来了新一轮的黄金期和高速发展阶段。
从人均粮食占有量看,中国百姓在1949年仅为209公斤,到2018年时,尽管人口数量增长两倍多,人均粮食占有量还是增加到470多公斤,这一数值已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在2016年,中国肉类总产量就已经达到8540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299万吨,牛肉产量717万吨,羊肉产量459万吨,禽肉产量1888万吨,禽蛋产量3095万吨,牛奶产量3602万吨,全年水产品产量6900万吨……
与此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食品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学科建设、食品生产加工技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监管等各项事业也快速推进,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当习近平总书记铿镪有力的声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回荡时,人们的心中,激发出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更多向往。
如今,用电子支付随时叫外卖,专程赴外地打卡网红食品,在高铁上享受各地美味,在深夜经济的热潮中尽兴吃喝,已经成为无数国人的家常便饭。个性定制、自制美食、进口食品海外购,则成为许多人的追求……
七十春秋过,江山万里红。大海用涛声歌颂,大山用巍峨见证,新中国走过的这70年,既有过艰难险阻中的不懈探索,更有昂首阔步时的豪迈激情。人们既经历了缺吃少穿的艰苦岁月,也享受了佳肴满桌的美味时光。
展望未来,梦坚情亦深,不待风与尘。在举国上下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时刻,人们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欢聚一堂,豪情满怀。抬眼望去,那湛蓝的天际,碧空如洗,白云朵朵;远处的田野上,山花烂漫,清流潺潺,一切都昭示着美好的未来,就在不远处。(王兆盟)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福建省居民赴金门旅游正式恢复 福建往来台湾旅游逐步2024-10-11
- “非著名”县域游热力十足 彰显出县域文旅市场的生机2024-10-11
- 湖南湘潭韶山市的三一重能是获得认证的全球首座风电行2024-10-11
- 国庆假期湖南口岸出入境人数近3.7万人次 入出境外国人2024-10-11
- 湖南各大涉水景区迎来客流高峰 水路客运共投入运力客2024-10-11
- 流感疫苗能同时预防甲流和乙流吗 有哪些针对性的建议2024-10-11
- 中国人平均每天的奶制品摄入量仅有100克2024-10-11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 多家银行披露加大对科技创新、普惠信贷等重
- 六大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共计10594.44亿元
- 31省份2024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出炉
- 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 较上
- 萧友梅诞辰140周年专题展即日起也面向上海
- 历时6个月的上海市第十二届老年人体育健身
- 2024黄浦区“梅溪杯”原创海派新童谣征集活
- 乐高集团为本届进博会精心打造的主题装置“
- 陈家镇站至东滩站区间单线总长5.87公里 共
- 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日
- 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携手上海慈善
- “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已经累计接待中外
- 黑龙江省镜泊湖景区计划启动“流放宁古塔”
- 湖南省泸溪县农业农村局聘请了无人机操控技
- 上海童书展不断深化品牌塑造 致力于成为全
- 上海童书展 汇聚全球新锐力量 构建青年插画
- 上海在全国冰雪旅游客源地排名中排第二位
- 奉贤区举行南桥镇“贝港城中村”改造项目签
- 第二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首次
- 新一轮污染过程又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接踵而
- 陕京管道系统累计向沿线地区供气突破7000亿
- 一台名为《共建清朗人人行》的黄梅戏表演,
- 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 连续
- 六大商业银行11月1日起陆续对商业性个人住
-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上海法院第一批教授
- “百年吞吐——刘海粟书法大展”在刘海粟美
- 老工人新村转型社区标杆项目 在人民城市建
- 联华针对焕新启程对上海20多家世纪联华陆续
- 世纪联华中环样板店焕新计划满月 20多家门
- 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惠民演出在江苏南通
- 北京市西城区发布第三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
- “2024年致敬经典·国际修复电影展”于苏州
- 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推优盛典暨闭幕式在
- 本届进博会上海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推出出入
- 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数字经济专项
- 2024CNCC专题大会论坛讨论“人工智能+”赋
- 并购重组政策加速出台 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
- 经历短暂停牌的恒大汽车正式复牌 开盘后股
- 2024年二季度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
-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让“中国声音”在国际主
- 上海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面向全球颁发 影
- 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少年代表与诺贝尔奖等
- 奉贤区推出2024奉贤新城“人民城市人民建,
- “百年吞吐——刘海粟书法大展”在刘海粟美
- 2024年第42周广东省新增报告2029例登革热病
- 第七届进博会“小叶子”千人培训活动在国家
-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中
- 第3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同样被赵
- 张家界市2024年“秋季村晚”在张家界武陵源
- 尼泊尔已暂停泰国亚洲航空公司的所有入境航
-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
-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