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麦积新闻网 正文
在中国医药的世界里,或者讲在中国医生的眼中,只有将泽泻研究到一定的水平。那么这个人对于中医药的理解才会是确定的,这个人对于自己在中医药中的定位才会是准确的。这就是著名的泽泻知识论,无论你自己对于这种理论是不是支持的,但它确实存在。
    甘淡微咸。入膀胱,利小便,泻肾经之火邪,功专利湿行水。治消渴痰饮,呕吐泻痢,肿胀水痞,脚气疝痛,淋沥阴汗,阴间有汗。尿血泄精,既利水而又止泄精,何也?此乃湿热为病,不为虚滑者言也。虚滑则当用补涩之药。泽泻湿热之病,湿热既除,则清气上行。又能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补虚损,止头旋,有聪耳明目之功。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耳鸣目昏。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土乃得令,而清气上行。故《本经》列这上品,云聪耳明目,而六味丸用之,今人多以昏目疑之。多服昏目,小便过利,而肾水虚故也。眼中有水属膀胱,过利则水涸而火生。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寇宗奭谓其接引桂附入肾经。李时珍曰:非接引也,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阖一辟,此乃玄妙,后人不知此苓、丹皮,皆肾经药,桂附右肾命门之药,泽泻何待接引乎?钱仲阳谓肾为真水,有补无泻,或云脾虚肾旺,故泻肾肤脾,不知肾之真水不可泻,泻其伏留之邪耳。脾喜燥,肾恶燥,故兼补为难。易老云:去脬中留垢,以其微咸,能泻伏水故也。昂按:六味丸有熟地之湿,丹皮之凉,山药之涩,茯苓之渗,山茱之收,泽泻之泻,补肾而兼补脾,有补而必有泻,相和相济,以成平补之功,泽泻乃平淡之神奇,所以为古今不易之良方也。即有加减,或加紫河车一具,或五味、麦冬、杜仲、牛膝之类,不过一二味,极三四味而止。今人或疑泽泻之泻而减之,多拣《本草》补药,恣意加入,有补无泻,且客倍于主,责成不专,而六味之功,且退处于虚位,失制方配合之本旨矣,此近世庸师之误也。忌铁。
《本经逢原》:泽泻甘咸沉降,阴中之阳,入足太阳气分,《素问》治酒风身热汗出,用泽泻、生术、麋衔,以其能利膀胱湿热也。《金匮》治支饮冒眩,用泽泻汤以逐心下痰气也。治水蓄烦渴,小便不利,或吐或泻,泽泻用五苓散,以泄太阳邪热也。其功长于行水,《本经》主风寒湿痹,言风寒湿邪,痹着不得去,则为肿胀,为癃闭,用此疏利水道,则诸证自除。盖邪干空窍,则为乳难,为水闭。泽泻性专利窍,窍利则邪热自通。内无热郁,则脏气安和,而形体肥健矣。所以素多湿热之人,久服耳目聪明。然亦不可过用,若水道过利,则肾气虚。故扁鹊云:多服病人眼。今人治泄精,多不敢用,盖为肾与膀胱虚寒,而失闭世藏之令,得泽泻降之,而精愈滑矣。当知肾虚精滑,虚阳上乘,面目时赤者,诚为禁剂。若湿热上盛而目肿,相火妄动而遗泄,得泽泻清之,泽泻则目肿退而精自藏矣,何禁之有?仲景八味丸用之者,乃取以泻膀胱之邪,非接引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矣。
世界的许多事情就是这样的让大多数的人十分的无赖,只有当自己的能力到达应该有的高度的话,我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将来就会和泽泻是一样的,不管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我们都要面对。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