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永顺在线 正文

近期,湖北省宜都市三峡千古情景区在夜色中依旧熙熙攘攘,游客络绎不绝。当旋律响起,广场上的人群顿时归于寂静,随后一场精彩纷呈的打铁花非遗民俗文化表演,以璀璨夺目的姿态拉开了帷幕,表演内容包括起火、熔铁、扬水和打花等环节。

非遗传承人技艺高超,1600度高温的铁水在夜幕中犹如繁星点点,熠熠生辉,瞬间令观众目不暇接,现场游客无不惊叹连连,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

“邀请非遗文化进景区,与旅游深度融合,效果特别好。”宜都市文旅局局长陈美惠说。

壮阔的长江在宜都蜿蜒流淌50多公里,赋予了其“三峡门城”的美名。这座千年历史古城山水相映,钟灵毓秀,“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便是诗仙李白笔下的宜都。

如此好山水却带不来旅游热。过去,宜都境内文旅资源以自然风光为主,资源种类单一、品牌不优,游客到宜都多为“一日游”,甚至“半日游”。

如何进一步探索培育文旅品牌,让游客“停下来”?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纵深推进,宜都文旅产业迎来了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文化是文旅融合发展的灵魂,只有努力发掘属于宜都的长江文化价值、追溯文化脉络才能生产出更加优质的文旅产品。”宜都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抢抓文旅产业发展春天,宜都积极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三峡千古情项目应运而生。

三峡千古情景区为集市井体验、沉浸演艺、风土民俗等为一体的沉浸式文旅项目。其中,大型歌舞剧《三峡千古情》共分为大禹开江、楚风国韵、长坂雄风、昭君出塞、高峡出平湖五个篇章,不仅融合了三峡地区文化名人、历史典故及风土人情,还运用多种现代技术,将宜都文化元素和属于长江三峡的史诗在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20岁的大学生黎可欣在进入景区前就换上了汉服,精心做了造型,她开心地说:“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我对当地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验。”

漫步于景区之中,目之所及,尽是“步移景异”的惊喜。古色古香的建筑,熙熙攘攘的集市,仿佛时光倒流百年的街巷,让人流连忘返。游客们沿着游览路线,更可近距离观赏到长江与清江交汇处那泾渭分明的壮丽自然奇观。自景区开业以来仅一个月,就已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宜都的文旅传播热度持续攀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凭借三峡千古情景区带来的庞大客流量,宜都文化旅游业也实现了“借力发展”。以鲟龙湾岛为中心,该市与周边11个4A、5A级景区实现无缝对接,构筑了长江三峡和清江旅游带的核心景区集群,预计每年将吸引超过150万名游客。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