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永顺在线 正文

近年来,舞台剧市场涌现了大量以苏轼为题材的作品,涵盖了音乐剧、话剧以及舞蹈诗剧等多种形式。然而,这种多样化的创作也带来了审美上的疲劳。不过,近期在北京音乐厅上演的苏东坡·音乐诗剧《人生的盛宴》却让人眼前一亮。这部作品以小体量的苏轼题材脱颖而出,通过新颖的视角、清新的演绎手法,以及民乐演奏与戏剧相结合的独特形式,将“小而美”的苏轼故事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人生的盛宴》这部作品在切入主题方面独具匠心,它选取苏轼的弟弟苏辙作为叙述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生动地展现了苏轼传奇般的一生。在苏轼那璀璨耀眼的光环下,三苏中的苏辙(苏子由)往往被现代读者所忽视,普通读者也鲜少了解他与苏轼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与知己之缘。事实上,在苏轼挥毫泼墨,写下《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这一千古名句时,词前的小序便明确提到“兼怀子由”,可见他对弟弟的牵挂与思念。而那句流传千古的感叹“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更是出自苏轼为和子由所写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足以见得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人生的盛宴》从苏辙的视角展开,让童年、青年、中年的苏轼与苏辙同时登场,苏辙向不同年龄段的苏轼发问,讲述苏轼的一生。从童年开蒙到参加科考,从迎娶王弗到发妻去世,从乌台诗案到贬谪他乡,最终客死常州,《人生的盛宴》摘取了苏轼22首诗词和相关史料记载的文字,巧妙地进行台词化处理,加诸叙事功能,整体呈现既浪漫有诗意,又不会让当代观众觉得矫情尴尬,或吟诵或唱咏或念白的形式,非常符合“诗剧”的定位。

北京民族乐团玖乐室内乐组合担任现场演奏,24首乐曲穿插在剧情中,诉尽人世间的离合悲欢。这些音乐作品既有传统古曲,也有改编自影视音乐的当代作品片段,与剧情故事的发展严丝合缝地呼应。玖乐室内乐组合的成员身穿宋制服装,坐在舞台后方,与舞台正中央的一叶孤舟呼应,让《人生的盛宴》的舞台有如古画。民乐室内乐的现场演奏不仅仅是伴奏或添彩,更是剧目呈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生的盛宴》是一部具有小体量、小制作特色的舞台艺术作品。在剧情的铺排与舞台的呈现上,它可能无法与大制作相提并论,但其所散发的清新隽永之美,宛如涓涓细流,细细品味,别有一番风味。尽管如此,《人生的盛宴》这一剧名虽然源自林语堂对苏轼的赞誉,却可能让普通观众一时难以将它与苏轼的形象联系起来。相信主创团队对此也进行了深思熟虑,因此,该剧的官方名称已更名为“苏东坡·音乐诗剧《人生的盛宴》”。这样的改动无疑是为了更加突出苏轼这一文化符号,希望借此避免埋没这部优秀的作品,并祝愿它在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与认可。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