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麦积生活在线 正文

2024年12月1日,我们迎来了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对于孟靖翔来说,意义非凡,因为他自1993年起便投身于防艾志愿者的行列,至今已有22个年头。在这22年的漫长岁月里,孟靖翔亲历了无数生命在艾滋病阴影下的挣扎与顽强复苏。他不仅给予那些身处绝望边缘的人们以希望的曙光,更助力他们逐步走出艾滋病的阴霾,重拾生活的信心,重新拥抱阳光。

在2002年以前,孟靖翔在参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偶然间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都怀揣着投身艾滋病志愿服务的愿望。几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投身于这项事业。

2002年8月,他们正式成立了甘肃花雨工作组,该组织如今已更名为甘肃西域风志愿服务中心。作为甘肃省内首个专注于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公益组织,甘肃西域风志愿服务中心秉承着普及性病艾滋病知识、推广HIV抗体自愿检测、安全套的发放与使用指导、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感染者提供就医指导以及心理干预与关怀等多项重要任务。该中心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保障公众健康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当时谈‘艾’色变的年代,我们对这个病的认识也是欠缺的。”当时互联网还未普及,他们就查资料、听讲座,一点一点吸收,然后再一点一点输出。但真正接触艾滋病患者时,恐慌还是本能的反应,“我们心里也害怕,万一传染上了怎么办?”

“当时家人问我,是不是也被感染了?”在得到否定答复后,情感发生了从抵触到认可再到支持的转变。

“艾滋病患者最在意的还是来自世俗歧视的眼光。”孟靖翔说,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者有了这个病后,精神上处于崩溃状态,情绪上的“堵塞”极难疏通,他就要充当“情绪垃圾桶”,让他们发泄出来才能更好地沟通。

有一个大一的艺术生,21岁,在确诊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想放弃学业,放弃生命。孟靖翔进行深入开导,指导服药,给予精神上的关怀。一段时间后,该学生能够正视疾病,积极接受治疗。

在他毕业之际,文艺会演的邀请函飘然而至,他诚挚地邀请我共赏这场视听盛宴。他精心编排了一段独舞,那唯美的舞姿如同他内心的写照,既展现了绝望的挣扎,又传递出重生的希望。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的情感,泪水不禁夺眶而出。表演结束后,我情不自禁地走上台前,将一束鲜花献给他,并紧紧地拥抱了他。这份情感,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难以理解。 毕业之际,他特意来看望我,眼中充满了感激。他诚挚地说,感谢我们在他求学路上给予的帮助与关照,让他没有放弃学业,坚定地走过了这段艰难的时光。他承诺,未来他会继续努力,不断前行,以回报这份深厚的友谊和关爱。

在过去的2022年,越来越多的人因孟靖翔及其团队的心理干预服务而获得治疗,同时,该组织也获得了不断提升的认可度。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