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永顺在线 正文
  秋天,江苏大学的千名团员青年在家门口的网格服务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他们绘制了法治文化墙,倡导垃圾分类,还在反诈骗知识宣传活动中"送货上门"。

  江苏大学通过“个十百千”挂(兼)职锻炼校地共建项目,组织团支部分阶段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开展结对共建。在这次活动中,江苏大学建立了制度化、常态化的大学生社区实践工作机制,旨在实现团组织双向赋能、资源共享、共同提高。这样的活动不仅引领了大学生在基层中“自找苦吃”,而且也让他们成为了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这次活动中,江苏大学的团支部分别与社区、农村和企业建立了联系。团员们深入社区,与当地居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为社区带来了实际的帮助。

  “我将尽己所能,不计辛苦,投身基层实践,展现青春风采,服务社区‘神经末梢’,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青春服务。”在“江苏大学团支部进京口区社区农村企业”实践育人活动启动仪式上,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型2003团支部书记王璟庄严宣誓。作为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型2003团支部书记,王璟深刻认识到,组织开展好这次实践活动,是积极响应学校“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号召,将学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她带领团队积极策划、认真准备,旨在通过此次活动,为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展现青春风采,同时也为团队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江苏大学位于镇江市京口区,这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作为一所充满活力的年轻大学,江苏大学注重实践与创新,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和推进社区发展,江苏大学在选派干部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目前,江苏大学选派了4名二级团组织书记挂任团区委副书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这些干部将在团干的引领下,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青年。此外,江苏大学还选派了10名“青马工程”学员兼任街道团工委副书记,这些学员将在团干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

  “3,2,1,发射!”在月湖社区广场上,王璟带领学院向阳花公益团队给孩子们演示“火箭发射”。水火箭、皮影戏、消防演练、水文化实境课堂……暑假里,向阳花公益团队在月湖社区开设爱心暑托班,为快递小哥、外卖员等群体的子女提供免费教育与托管服务。

  “大学生参与社区建设,丰富了孩子们的暑假生活,也解决了我们社区新就业群体的‘后顾之忧’。”月湖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居委会主任丁云秀连声赞叹。

  江苏大学突出顶层设计,将实践育人纳入“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充分挖掘整合共青团内外资源,率先以京口区为试验田,全方位实施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有效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的有机融合,激活了校地融合共生的实践育人新动能。

  搭稳桥:结对共建有体系、有行动

  “我们有明确的工作清单和重点任务,指导我们更好地履职尽责。”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陈佳楠,挂职京口区正东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后,持续开展关怀高龄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创建文明乡风等工作,半年以来已累计为“一老一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120余件。

  随着发展,团组织校地共建也迈出了更大的步伐。7月盛夏,驻村第一书记、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沈春雨副教授牵线搭桥,学校医学院团委与扬中市新坝镇立新村团总支结对共建。医学生定期为立新村村民测血糖、量血压、艾灸理疗、肩颈推拿按摩、讲解常见病的预防诊治问题和日常保健知识,把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受到了立新村200多位村民的一致好评。

  目前,江苏大学已建立了“校—区、院—街道、支部—社区”三级结对共建模式,先后与镇江、泰州、常州等地的市、区团委结对共建;组织29个二级团组织与40多个街道团委共建;组织300个学生团支部与京口区295个社区网格结对,组织近200个团支部与京口区以外的地方社区团组织结对开展活动。

  江苏大学团委书记徐占东介绍,全校九成以上的大学生参与团支部组织开展的社区事务处理、专业知识普及等社区实践,“学校还对表现突出的团员青年在奖优评选中给予政策倾斜支持”。

  办实事:服务基层有特色、有收获

  一市民因户口迁移和安置问题上访多年,江苏大学派出“学院派”调解员,耐心解读政策,实现“事心双解”,终于得到其理解,停诉息访。

  “学院派”工作站是江苏大学法学院与京口区象山街道联合打造的信访矛盾调解新模式,设立了“名师流动调解工作室”和“调解雏鹰工作站”,调解雏鹰工作站有30多名法学专业学生入站,通过集中宣讲、走访农户、为村企提供法律援助等方式,排查基层矛盾隐患、化解苗头性信访矛盾。

  “在社区,我接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案例,了解了基层社情民意,收获了很多课堂外的实践经验。”暑假中,雏鹰工作站负责人孟佳颖带领团队走访60岁以上老人20家、商铺32家,登记社情民意32多项,解决污水排放、水电等问题10余件。

  今年以来,江苏大学积极推动结对团组织完成一批切口小、示范强、有成效的团建项目,重点聚焦农业科技、节能减排、食品安全、普法宣传、基层团务等方面。通过组建由1400余支、近20000名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围绕“科技强国”“农业强国”“文化强国”等9大类别,形成了128个校地共建特色项目,将专业优势带入社区,切实为基层群众办实事,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化水平,促进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这些项目不仅关注团建本身,更注重将团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实现团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