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产量在2003—2015年实现了“十二连增”, 201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158亿斤,至今已连续7年超过1.2万亿斤,从数量来看,人均占有量超过940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用全球7%的耕地、6%的水资源,不但养活了世界上近20%的人口,而且向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粮食援助,成为继美国、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粮食援助国,创造了世界粮食生产史上的奇迹。
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需两手抓
2019年10月16日,也就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随着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变化,城镇化进程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等问题的凸显,粮食问题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根据《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8年世界粮食安全指数报告》,西方国家占领了全球粮食安全系数排行榜第一梯队,我国位列第46位。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多年保持在高位水平,口粮在数量上已经得到保障,但是粮食生产基础尚不稳固,粮食品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尤其是大豆、高粱等自给率不足,我国每年进口粮食在1亿吨以上,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在保障粮食数量安全的前提下,粮食质量安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粮食质量安全关系着国民健康、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的总产量;另一方面,减少粮食在产中、产后环节的损失和浪费也尤为重要。在粮食生产、运输、储藏和销售全过程均易发生污染事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25%的农产品受到真菌毒素污染。我国粮食中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等真菌毒素检出率高,广泛存在于民众大量消费的玉米、小麦、稻米等粮食中。我国粮食的损失浪费严重,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每年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超过1000亿斤,占粮食总产量的9%以上,相当于1.5亿亩良田的产量,等同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此外,我国1/5的耕地面积被重金属污染(近2000万公顷),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
快速检测技术可提升基层监管能力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这也成为了制约粮食产业发展的“短板”。粮食收储等环节缺乏现场快速鉴别手段和完善的制度保障,无法对超标粮食进行有效识别和分级存放,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 2016年,国家发改委与国家粮食局《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对粮食质量监管提出了“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总体要求。为实现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17年,我国开始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开展粮食产业链“五优联动”,预期到2020年建成粮食质量安全检测监测体系,解决粮食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与检验能力不足、基层检验监测机构严重缺失等问题。
面对海量的检测样本、五花八门的粮食种类,仅仅依托实验室的色谱仪、质谱仪等设备,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发展低成本、快速、高灵敏的生物快速检测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112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检测需求每年保持着15%的增长率,免疫快速检测技术已成为快检市场发展的主流技术。该技术无需专业人员操作,成本低、便携,非常适用于基层粮食质量检测和监管部门使用。一些新型的信号材料如量子点、上转换纳米颗粒、磁性纳米颗粒等作为标记材料,免疫快检试纸条技术已从目视定性判断逐渐发展到高通量、定量检测方法,使得生物快检的范围、检测灵敏度得到了大幅改善。
用好检测数据做好安全预警
随着检测范围的扩大,每年我国各级检测机构都积累了大量的粮食检测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和知识挖掘,将有效提升粮食质量安全预警能力。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粮食行业是大数据产生和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我国科技人员已经研发了系列重金属、真菌毒素、农药快速检测技术,通过加大粮食污染严重地区的样品采集密度,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粮食质量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粮食质量安全分类监管、量化分级管理和电子追溯和预警系统将成为可能。对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的政策性粮食实行逐仓排查,摸清污染的区域、数量;对超标粮食实行封存、监管和无害化处理,从而实现粮食质量安全早发现、早预防,推动我国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粮食安全乃国之根本,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方面首当其冲。“行动造就未来”, 立足于粮食全产业链,端牢中国饭碗,在粮食数量安全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粮食安全营养、健康的需求,构建更高层次、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让全中国人的饭碗,在科技支撑下得以端得更稳、更牢。(江南大学教授?胥传来)
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需两手抓
2019年10月16日,也就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随着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变化,城镇化进程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等问题的凸显,粮食问题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根据《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8年世界粮食安全指数报告》,西方国家占领了全球粮食安全系数排行榜第一梯队,我国位列第46位。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多年保持在高位水平,口粮在数量上已经得到保障,但是粮食生产基础尚不稳固,粮食品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尤其是大豆、高粱等自给率不足,我国每年进口粮食在1亿吨以上,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在保障粮食数量安全的前提下,粮食质量安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粮食质量安全关系着国民健康、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的总产量;另一方面,减少粮食在产中、产后环节的损失和浪费也尤为重要。在粮食生产、运输、储藏和销售全过程均易发生污染事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25%的农产品受到真菌毒素污染。我国粮食中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等真菌毒素检出率高,广泛存在于民众大量消费的玉米、小麦、稻米等粮食中。我国粮食的损失浪费严重,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每年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超过1000亿斤,占粮食总产量的9%以上,相当于1.5亿亩良田的产量,等同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此外,我国1/5的耕地面积被重金属污染(近2000万公顷),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
快速检测技术可提升基层监管能力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这也成为了制约粮食产业发展的“短板”。粮食收储等环节缺乏现场快速鉴别手段和完善的制度保障,无法对超标粮食进行有效识别和分级存放,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 2016年,国家发改委与国家粮食局《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对粮食质量监管提出了“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总体要求。为实现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17年,我国开始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开展粮食产业链“五优联动”,预期到2020年建成粮食质量安全检测监测体系,解决粮食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与检验能力不足、基层检验监测机构严重缺失等问题。
面对海量的检测样本、五花八门的粮食种类,仅仅依托实验室的色谱仪、质谱仪等设备,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发展低成本、快速、高灵敏的生物快速检测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112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检测需求每年保持着15%的增长率,免疫快速检测技术已成为快检市场发展的主流技术。该技术无需专业人员操作,成本低、便携,非常适用于基层粮食质量检测和监管部门使用。一些新型的信号材料如量子点、上转换纳米颗粒、磁性纳米颗粒等作为标记材料,免疫快检试纸条技术已从目视定性判断逐渐发展到高通量、定量检测方法,使得生物快检的范围、检测灵敏度得到了大幅改善。
用好检测数据做好安全预警
随着检测范围的扩大,每年我国各级检测机构都积累了大量的粮食检测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和知识挖掘,将有效提升粮食质量安全预警能力。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粮食行业是大数据产生和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我国科技人员已经研发了系列重金属、真菌毒素、农药快速检测技术,通过加大粮食污染严重地区的样品采集密度,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粮食质量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粮食质量安全分类监管、量化分级管理和电子追溯和预警系统将成为可能。对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的政策性粮食实行逐仓排查,摸清污染的区域、数量;对超标粮食实行封存、监管和无害化处理,从而实现粮食质量安全早发现、早预防,推动我国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粮食安全乃国之根本,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方面首当其冲。“行动造就未来”, 立足于粮食全产业链,端牢中国饭碗,在粮食数量安全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粮食安全营养、健康的需求,构建更高层次、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让全中国人的饭碗,在科技支撑下得以端得更稳、更牢。(江南大学教授?胥传来)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此次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预期平均降幅0.5个百分点 预计惠2024-09-25
- 走进重庆市九龙坡民主村社区 感受老重庆的市井生活气2024-09-25
- 新一对赠港大熊猫将于9月26日到港 目前熊猫名称为暂定2024-09-25
- 中国人民银行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向金融市2024-09-25
- 中国人民银行将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2024-09-25
- 中国人民银行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2024-09-25
- 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2024-09-25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 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铁皮枫斗的功效
- 免疫调节 铁皮枫斗口服液的介绍
- 预防蚊虫叮咬小妙招 维生素b1驱蚊能驱蚊吗
- 促进发育和细胞的再生 维生素b2的作用及功
- 预防婴儿抽筋 维生素b6的作用及功能
- 预防恶性贫血 维生素b12的作用及功能
- 我们都离不开维生素 含维生素c的食物介绍
- 调节血脂清理血栓 深海鱼油的功效与作用
- 保健药品 深海鱼油软胶囊的作用
- 松花粉的吃法–松花粉怎么吃
- 松花粉含有人体营养元素 松花粉有副作用吗
- 松花粉的价格介绍 松花粉的价格
- 用于预防坏血病 维生素c咀嚼片的介绍
- VC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维生素c的作用及功能
- 此次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预期平均降幅0.5个百
- 走进重庆市九龙坡民主村社区 感受老重庆的
- 新一对赠港大熊猫将于9月26日到港 目前熊猫
- 中国人民银行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
- 中国人民银行将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一房贷
- 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
- 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天青水
- 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出境今年第6071列中欧(中
- 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758万亩,实现
- 昆山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榜首
- 8组数字,带你了解世界自然遗产巴丹吉林沙
- 财政部已下达6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保
- 湖南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在衡阳开幕 国网
- 药明康德今年在A股和H股市场已先后完成了超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 近期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
- 未来几天我国大部地区以升温为主 南方炎热
- 未来几天我国大部地区以升温为主,南方炎热
- 中芬双方经友好协商提前将两只旅芬大熊猫“
- 湖南省新一轮汽车置换更新补贴于9月20日10
- 今年上半年招商平安资产实现营业收入-2.74
- 有银行已打出消费贷利率降至“1”字头的营
- 各地房地产调控预期加大,有望成为政策调整
- 一线城市北京提出“适时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
- 入秋后国产水果迎来销售旺季 水果价格对比
- 今年黄河上中游联合排沙调度运用正式结束
- 今年“十一”假期的出境游市场预订火热 国
- 知名配音演员石班瑜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
- 网友希望丁海寅郑素敏实际交往 丁海寅回应
- 艺术家李滨2024年9月21日离世,享年94岁 曾
- 明道在个人社交账号晒出了自己儿子和陈乔恩
- 王力宏在个人社交账号晒出了一张和全红婵的
- 当前存量房贷利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降低存量
- 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速6.2% 高于全球平均增
- 恒荣汇彬:新时代智能科技与未来产业趋势
- 世界学生奶日 蒙牛学生奶筑牢青少年营养健
-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
-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