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面的绿色是由鲜榨菠菜汁混入面团而成,其中一个营养知识点就是食物的上色。如果想吃到天然色素,就要多选择根茎类食物榨汁,如南瓜、紫薯等。”北京厚泽食育基地的营养师王阿青一边指导学生和面技巧,一边教孩子们区分“人工色素”和“天然色素”的不同。这是近日记者在北京白家庄小学的食育课堂上看到的一幕。
近年来,针对中小学生食育教育以“基础知识教学、理念培育、行为规范”为要义,引导儿童青少年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为目的,形成了主题灵活、各具特色的学校+基地教育协作发展的宣教新格局。新年伊始,记者分别走访了北京白家庄小学的食育课堂和北京厚泽食育基地,深切感受到多姿多彩的中国特色食育课程正日益成为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更是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培养孩子文化自信、传承健康饮食理念的重要方式。
学校课堂:食育课动手实践培养孩子健康饮食理念
在北京白家庄小学珑玺校区,记者跟随四年级学生在食育老师的带领下,动手体验了一次手工蔬菜面的制作。
同学们戴上厨师帽、围上围裙,铺开桌布,洗干净手,整个过程充满“仪式感”。营养师王阿青提醒说,制作食物是庄重而富有情感的,不仅要求卫生规范,还要将餐饮礼仪文化注入其中,切不可随意应付、胡乱搭配。“同学们和出的面有的太硬、有的偏软,都要找找原因,是水加多了?还是揉搓发酵不到位?这里面又有哪些物理和化学反应?”王阿青不断引导孩子们思考做面中的各种知识。
“我姥姥姥爷在家经常包饺子,我常帮着和面,所以我知道该怎么做。”一个同学说。记者发现,像这样在家庭中有过烹饪体验的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强。王阿青告诉记者:“饮食习惯和实践能力最初是由家庭打下基础的,这造成了孩子们制作食物的能力水平高低不一,也必定影响孩子能否从小建立健康的饮食观念。”
一年级小朋友则体验了做“营养饭团”。一个孩子兴奋地对记者说,她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老师会教他们用芝麻做眼睛、海带做小嘴巴、胡萝卜做耳朵,当一个个可爱的“小熊饭团”跃然上手时,“真的很神奇!”“太棒了!”“我会做饭了!”孩子们纷纷表达出自己的喜悦之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建议,食育课程可加入营养学、礼仪规范、环保知识、劳动技能等丰富内容,重在“体验+营养”,小到食物营养成分的分析,大到立德树人品性的引导。“只有体验才能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只有从娃娃抓起灌输正确的营养观,才能在未来纷繁复杂的饮食环境中明辨而不盲从。”范志红说。
食育基地:“一站式体验”让孩子开启食物寻根之旅
近年来出现的亲子农场、企业访学、研学旅游等分散却各有亮点的食育教育新模式如何融合一体并有效对接学校?作为国内首个食育综合体验基地,北京厚泽食育教育基地将人工智能、模拟体验、传统民俗、中央厨房等新型“食育工具”嵌入一站式体验,开辟了一条食育教育的新路径。
“在农耕区,我们用‘浴霸灯’让孩子们体验‘锄禾日当午’的辛勤劳作;在模拟体验区,孩子们可尝试当一次挤奶工,了解乳制品从加工—冷链运输—餐桌的各个环节,认识到食品加工对营养提取与保存的重要性;在膳食搭配环节,计算机会一一测算孩子们自选午餐的营养含量,如果营养超标或不足,电子屏会给出提示,提醒孩子们‘管住嘴’少吃高油高甜的菜品,养成膳食平衡的好习惯。”北京厚泽食育教育基地董事长万美英介绍说。
记者注意到,不同于普通的食育体验,厚泽基地还在“弘扬传统饮食文化”上着墨浓厚。走进“食茗馆”,煮茶、烹茶的茶艺教学注重“礼法和美”之道,炒茶、酥油茶、奶茶等传统与时尚交融的茶文化,让孩子触摸到新时代茶饮潮流的根与源;在“食遗馆”,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亲自动手制作精致灵巧的“关中花馍”、驴打滚、艾窝窝等,体验悠久深厚的“非遗”文化;“食味馆”中,泡菜的腌制、酱菜的卤制、酱油的酿制等,讲述着寻常人家的百味生活……还有药食同源、传统佳节的民俗小吃、古香古法等,在这里都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
“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传承中一条不可或缺的主线,我们的食育思路不是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食育体系,而是必须坚持对中国传统饮食的深耕。”食育学者、《给妈妈的第一本食育书》作者陈小龙认为,在食育课程设计上,既要明晰中国饮食文化脉络的发展与变迁,也要凸显各地饮食圈的特色形态。
“从食育馆接受系统学习后,孩子对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更深的敬意,懂得了哪些食物营养价值更高,再也不乱点炸鸡、可乐这类外卖了,有时还会自己动手做一些糕点。”一位家长欣慰地对记者说。
武汉大学研学实践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易红表示,企业工厂实质上也是学科知识非常密集的“实验室”,食品企业理应肩负起食育的社会责任。比如孩子们去周黑鸭、良品铺子、蒙牛牧场等与青少年儿童密切相关的企业参观,一方面会增加食育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引导他们学会科学判断零食小吃的营养价值。
“孩子们需要亲历对食物的寻根之旅,才能进一步建立为自己负责的择食观,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大有益处。”陈小龙认为,真正的食育,不仅是单纯的饮食知识、餐桌礼仪和食品营养搭配的教育,更应培养孩子们对食物和自然环境的爱护之心,减少对食物的浪费,让孩子们从小懂得敬畏食物,培养敬天惜物之心。范志红也强调说:“从小学到的食育知识是一辈子不会忘的,它将始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其他教育类别不可替代的。”(徐阳晨)
近年来,针对中小学生食育教育以“基础知识教学、理念培育、行为规范”为要义,引导儿童青少年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为目的,形成了主题灵活、各具特色的学校+基地教育协作发展的宣教新格局。新年伊始,记者分别走访了北京白家庄小学的食育课堂和北京厚泽食育基地,深切感受到多姿多彩的中国特色食育课程正日益成为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更是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培养孩子文化自信、传承健康饮食理念的重要方式。
学校课堂:食育课动手实践培养孩子健康饮食理念
在北京白家庄小学珑玺校区,记者跟随四年级学生在食育老师的带领下,动手体验了一次手工蔬菜面的制作。
同学们戴上厨师帽、围上围裙,铺开桌布,洗干净手,整个过程充满“仪式感”。营养师王阿青提醒说,制作食物是庄重而富有情感的,不仅要求卫生规范,还要将餐饮礼仪文化注入其中,切不可随意应付、胡乱搭配。“同学们和出的面有的太硬、有的偏软,都要找找原因,是水加多了?还是揉搓发酵不到位?这里面又有哪些物理和化学反应?”王阿青不断引导孩子们思考做面中的各种知识。
“我姥姥姥爷在家经常包饺子,我常帮着和面,所以我知道该怎么做。”一个同学说。记者发现,像这样在家庭中有过烹饪体验的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强。王阿青告诉记者:“饮食习惯和实践能力最初是由家庭打下基础的,这造成了孩子们制作食物的能力水平高低不一,也必定影响孩子能否从小建立健康的饮食观念。”
一年级小朋友则体验了做“营养饭团”。一个孩子兴奋地对记者说,她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老师会教他们用芝麻做眼睛、海带做小嘴巴、胡萝卜做耳朵,当一个个可爱的“小熊饭团”跃然上手时,“真的很神奇!”“太棒了!”“我会做饭了!”孩子们纷纷表达出自己的喜悦之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建议,食育课程可加入营养学、礼仪规范、环保知识、劳动技能等丰富内容,重在“体验+营养”,小到食物营养成分的分析,大到立德树人品性的引导。“只有体验才能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只有从娃娃抓起灌输正确的营养观,才能在未来纷繁复杂的饮食环境中明辨而不盲从。”范志红说。
食育基地:“一站式体验”让孩子开启食物寻根之旅
近年来出现的亲子农场、企业访学、研学旅游等分散却各有亮点的食育教育新模式如何融合一体并有效对接学校?作为国内首个食育综合体验基地,北京厚泽食育教育基地将人工智能、模拟体验、传统民俗、中央厨房等新型“食育工具”嵌入一站式体验,开辟了一条食育教育的新路径。
“在农耕区,我们用‘浴霸灯’让孩子们体验‘锄禾日当午’的辛勤劳作;在模拟体验区,孩子们可尝试当一次挤奶工,了解乳制品从加工—冷链运输—餐桌的各个环节,认识到食品加工对营养提取与保存的重要性;在膳食搭配环节,计算机会一一测算孩子们自选午餐的营养含量,如果营养超标或不足,电子屏会给出提示,提醒孩子们‘管住嘴’少吃高油高甜的菜品,养成膳食平衡的好习惯。”北京厚泽食育教育基地董事长万美英介绍说。
记者注意到,不同于普通的食育体验,厚泽基地还在“弘扬传统饮食文化”上着墨浓厚。走进“食茗馆”,煮茶、烹茶的茶艺教学注重“礼法和美”之道,炒茶、酥油茶、奶茶等传统与时尚交融的茶文化,让孩子触摸到新时代茶饮潮流的根与源;在“食遗馆”,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亲自动手制作精致灵巧的“关中花馍”、驴打滚、艾窝窝等,体验悠久深厚的“非遗”文化;“食味馆”中,泡菜的腌制、酱菜的卤制、酱油的酿制等,讲述着寻常人家的百味生活……还有药食同源、传统佳节的民俗小吃、古香古法等,在这里都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
“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传承中一条不可或缺的主线,我们的食育思路不是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食育体系,而是必须坚持对中国传统饮食的深耕。”食育学者、《给妈妈的第一本食育书》作者陈小龙认为,在食育课程设计上,既要明晰中国饮食文化脉络的发展与变迁,也要凸显各地饮食圈的特色形态。
“从食育馆接受系统学习后,孩子对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更深的敬意,懂得了哪些食物营养价值更高,再也不乱点炸鸡、可乐这类外卖了,有时还会自己动手做一些糕点。”一位家长欣慰地对记者说。
武汉大学研学实践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易红表示,企业工厂实质上也是学科知识非常密集的“实验室”,食品企业理应肩负起食育的社会责任。比如孩子们去周黑鸭、良品铺子、蒙牛牧场等与青少年儿童密切相关的企业参观,一方面会增加食育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引导他们学会科学判断零食小吃的营养价值。
“孩子们需要亲历对食物的寻根之旅,才能进一步建立为自己负责的择食观,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大有益处。”陈小龙认为,真正的食育,不仅是单纯的饮食知识、餐桌礼仪和食品营养搭配的教育,更应培养孩子们对食物和自然环境的爱护之心,减少对食物的浪费,让孩子们从小懂得敬畏食物,培养敬天惜物之心。范志红也强调说:“从小学到的食育知识是一辈子不会忘的,它将始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其他教育类别不可替代的。”(徐阳晨)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 今年黄河上中游联合排沙调度运用正式结束 历时约16天2024-09-24
- 今年“十一”假期的出境游市场预订火热 国际机票预订2024-09-24
- 知名配音演员石班瑜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 周星驰2024-09-24
- 网友希望丁海寅郑素敏实际交往 丁海寅回应2024-09-24
- 艺术家李滨2024年9月21日离世,享年94岁 曾演过《编辑2024-09-24
- 明道在个人社交账号晒出了自己儿子和陈乔恩Alan的合照2024-09-24
- 王力宏在个人社交账号晒出了一张和全红婵的大湾区晚会2024-09-24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 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铁皮枫斗的功效
- 免疫调节 铁皮枫斗口服液的介绍
- 预防蚊虫叮咬小妙招 维生素b1驱蚊能驱蚊吗
- 促进发育和细胞的再生 维生素b2的作用及功
- 预防婴儿抽筋 维生素b6的作用及功能
- 预防恶性贫血 维生素b12的作用及功能
- 我们都离不开维生素 含维生素c的食物介绍
- 调节血脂清理血栓 深海鱼油的功效与作用
- 保健药品 深海鱼油软胶囊的作用
- 松花粉的吃法–松花粉怎么吃
- 松花粉含有人体营养元素 松花粉有副作用吗
- 松花粉的价格介绍 松花粉的价格
- 用于预防坏血病 维生素c咀嚼片的介绍
- VC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维生素c的作用及功能
- 此次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预期平均降幅0.5个百
- 走进重庆市九龙坡民主村社区 感受老重庆的
- 新一对赠港大熊猫将于9月26日到港 目前熊猫
- 中国人民银行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
- 中国人民银行将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一房贷
- 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
- 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天青水
- 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出境今年第6071列中欧(中
- 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758万亩,实现
- 昆山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榜首
- 8组数字,带你了解世界自然遗产巴丹吉林沙
- 财政部已下达6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保
- 湖南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在衡阳开幕 国网
- 药明康德今年在A股和H股市场已先后完成了超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 近期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
- 未来几天我国大部地区以升温为主 南方炎热
- 未来几天我国大部地区以升温为主,南方炎热
- 中芬双方经友好协商提前将两只旅芬大熊猫“
- 湖南省新一轮汽车置换更新补贴于9月20日10
- 今年上半年招商平安资产实现营业收入-2.74
- 有银行已打出消费贷利率降至“1”字头的营
- 各地房地产调控预期加大,有望成为政策调整
- 一线城市北京提出“适时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
- 入秋后国产水果迎来销售旺季 水果价格对比
- 今年黄河上中游联合排沙调度运用正式结束
- 今年“十一”假期的出境游市场预订火热 国
- 知名配音演员石班瑜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
- 网友希望丁海寅郑素敏实际交往 丁海寅回应
- 艺术家李滨2024年9月21日离世,享年94岁 曾
- 明道在个人社交账号晒出了自己儿子和陈乔恩
- 王力宏在个人社交账号晒出了一张和全红婵的
- 当前存量房贷利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降低存量
- 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速6.2% 高于全球平均增
- 恒荣汇彬:新时代智能科技与未来产业趋势
- 世界学生奶日 蒙牛学生奶筑牢青少年营养健
-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
-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