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麦积生活在线 正文

在这个金色的秋天,甘肃省科学院的科研团队深入平凉市泾川县,开展了一系列贴近民生的科普活动。他们不仅宣讲科普知识,还发放了实用的科普道具和小书包,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当地农民普及科学知识。同时,科研人员们详细介绍了“草畜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显著优势,让农民朋友们对这一新型农业模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这些接地气的科普活动,他们成功地将科学的光芒送到了基层,打通了科普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一)走进泾川县太平镇的崖窑小学,一场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科普讲座在此举行。讲座由省科学院的王兆夺博士主讲。王博士以生动案例、详实数据和知识问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展示了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在这次讲座中,师生们不仅学习了自然灾害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增强了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自救互救能力。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科学素养,更在校园内弘扬了科学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了力量。

“老师,科学家为了预防自然灾害都做了哪些工作?”

“老师,自然灾害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科普讲座上,孩子们纷纷举手,向王兆夺提问。

“科普讲解工作,讲究‘深入浅出’,想要做好这个工作可并不容易。”王兆夺说,科普进校园活动时间有限,但是能为学校的师生们科普自然灾害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还是非常值得。孩子们积极举手向我提问,我也很乐意为他们解答问题。这次科普宣讲进校园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到相关知识,我相信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待种子萌芽长成参天大树,就会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科普讲座结束后,省科学院为学生们发放了科普道具和书包,希望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二)推进科普工作,要贴近社会、贴近群众。只有将群众所需的科技知识送上门,才能推动科普工作向纵深开展——

在此次科普活动中,省科学院驻村帮扶工作队还组织开展了“草畜一体化”建设现场观摩会,通过现场实地教学、互动体验和技术讲解,向村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饲草料种植、红牛养殖以及粪便资源化利用,从而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草畜一体化”建设是省科学院2024年在泾川县太平镇帮扶村试验示范,为探索发展农业新产业、实现平凉红牛产业延链补链、提升耕地质量提出的帮扶新举措。

观摩结束后,省科学院驻村帮扶队员、驻荒场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杨成,围绕巨菌草的种植、平凉红牛的养殖、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建立等方面,向农民群众宣讲了“草畜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优势,通过宣讲让农民深刻了解了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种养机械化、草畜配比均衡化、养殖效益高效化、生态环境友好化。

“‘草畜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既可降低集约化劳动力成本、降低市场波动风险,也可统一饲草料标准、提升畜牧产品的质量。”杨成告诉记者,“推动‘草畜一体化’建设思路深入农村,旨在提升农民对‘草畜一体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推广现代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努力让科普助力乡村振兴。”

“人老,心可不能老,咱也想多学点有用的知识,让庄稼长得更好,让我们的荷包更鼓!” 村民李大爷感叹道。

通过科普进农村现场观摩和宣讲“草畜一体化”建设,不仅提升了农民的科学素养,激发农村地区的创新潜能,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的科技力量。

(三)“此次科普进农村活动的举办,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给我们科研科技工作者给予了强有力的信心。”省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建荣说,甘肃省科学院将持续推进“草畜一体化”建设在帮扶村和泾川县的推广,做好“巨菌草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巨菌草玉米轮作对比试验”“巨菌草玉米间作种植试验”“巨菌草种植对土壤影响试验”“家庭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平凉红牛模式研究”等课题研究。通过科普活动,将科研成果洒在广袤的大地上,植根在群众心中,让更多群众受益。

近年来,省科学院在加强组织建设、拓宽科普工作思路、提升科普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优质资源,旨在全面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我们积极开展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为广大群众搭建起了解科学、掌握科学的桥梁。 我们强化大局意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科技帮扶、技术培训与基层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助力农村繁荣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我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努力打通科普宣传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让科学知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科普服务。

我们要把基层帮扶工作作为攻坚的关键,充分发挥“科普之翼”的强劲力量,以此提升基层科普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省科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强调,作为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力量,省科学院将继续立足于解决群众身边的科普难题,满足群众的科普需求。我们将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潜移默化地增强公众对科学的爱、对科学的学、对科学的懂、对科学的用,从而让科普工作成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平台和有力载体。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